第5章 原始村寨
作者:南国平民   再造大宋之怪我不小心最新章节     
    李芗泉自小对弓箭感兴趣,他非常崇拜一个叫lars andersen的丹麦射箭高手,并以此为目标苦练箭术。
    从初中开始借富豪同学的弓玩到现在,也有10来年了,李芗泉已经将各种射箭本事玩得烂熟,他敢说自己的箭术可以跟伊班族的顶尖高手过过招,但行家看门道,眼前的野兔充分说明,对方的本事不在自己之下,这是真正的弓手,很专业!
    咦?巨石边还有一个简陋的箭囊,也许是对方遗留的,他捡起来仔细端详。
    这是挤压式的箭囊,有别于普通的箭囊构造。其短小、实用,里面的皮子兴许是牛皮的,紧紧的夹住了箭头,这样的好处是在奔跑的过程中不会掉箭、也没有噪音,李芗泉试了一下,倒过来时,箭竟然不会掉落,看来,颇花了些心思。
    但就外观与工艺来看,不得不说是相当丑陋与粗糙的,纯手工打造的东西,比起自己工业化生产的碳素箭囊,简直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2支箭分左、中、右夹在其中,箭身长约70cm,箭头装有三棱铜镞,较为锋利但工艺很差,箭杆为竹制,笔直有韧力,尾部有三条说不出名字的羽毛,铜镞和羽毛均缠丝用以与箭杆相连并且固定,箭体有红漆,估计是为了美观及防腐蚀,但上漆师傅的火候欠佳,已有部分脱落显得斑驳不己。
    总的来说,这是一支非常原始的箭--至少李芗泉是这么认为的,他曾见过伊班、毛律人的箭,也是同样的原始。此箭从材料上就可以看出来,十成十是手工打造。虽然箭没有在社会上流通,但网上购买零部件用机床加工并非难事,实在没有必要费时费力用纯手工捣鼓这些东西。
    除非,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diyer?如果真是这样,李芗泉只能这么总结:这是一帮牛人!
    不远处,还有一把遗落的短刃,外形有三两分像伞兵刀,虽然边缘锋利但做工同样离不开“粗糙”二字,刀柄更是让人无语,直接用布捆了又捆,摸上去手感不是很好,不管了,先留着自己用吧。
    想来,那几个人离开时是多么的匆忙,连随身物品也不好好清点一番。
    待对方走了约一刻钟左右,他抬头望了望太阳,略微偏西的阳光被陡峭的山峰挡住了一部分,茂密的林中已经有些灰暗,估计这个时候大概在下午的四点左右。必须离开这个是非之地,要不然就得在这林中过夜了,先不说这里还有没有其它猛兽,就是那两条老虎会不会折回来寻自己的不是,他也没有把握。
    必须跟着那些猎手离开这里,他们肯定是急着回家,到了有人烟的地方,自己再想办法与部队联系,至少可以问问路。
    在跑上20多分钟后,他已经远远的看到了那几个正疾速下山的猎手,李芗泉减慢速度,保持着双方之间的距离,就这样,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他翻过一个山坡,终于看到约摸1公里之外立着一个寨子。
    没错,就是一个寨子。其两侧几乎是斜度大于60度的山体,树木稀少,泛着青灰颜色,猜测可能是石壁,如果谁想从这峭壁上滑下来,下场一定很惨,看来修建山寨的当初,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