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进贾府,何以那么小心翼翼?
作者:乐天派流浪的猫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最新章节     
    在父亲林如海的安排下,母亲刚去世的林黛玉由家庭教师贾雨村护送,走水路投奔远隔千里的京都外婆家,也就是赫赫扬扬的百年贵族贾府,过客居生活。
    书中第三回说林黛玉刚“弃舟登岸”到京都地界时,见外婆家早已“打发轿子并拉行李车辆伺候着”,原本见着的几个三等仆妇“已是不凡”,便更加谨慎起来,“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可话,不可多行一步路”,这是为什么?
    原因暂且按下不表,先聊聊林黛玉刚进贾府是怎样的“小心翼翼”:
    只见林黛玉上轿后,从西角门到转弯处,歇轿后重新由小厮抬轿至垂花门,再歇轿由婆子扶着,穿过游廊,转过厢房,来到正房时,“鬓发如银”的外婆贾母早已迎候着,黛玉赶忙下拜行礼,因被外婆“搂入怀中”,便随外婆“也哭过不休”。
    一一拜见大舅母、二舅母和珠大嫂子后,又与贾府“三春”见面。“先声夺人”的管家“凤辣子”王熙凤在一众丫鬟媳妇簇拥着笑迎而来,林黛玉思忖其“放逛无礼”,众人却“皆敛声屏气”,赶忙“起身接见”,得众姊妹引荐后,“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
    接着在外婆的吩咐下,随邢夫人坐“翠幄清油车”去拜望大舅贾赦,因大舅派人回话“暂且不忍相见”,黛玉“忙站起身来一一听了”,坐一会后,婉拒邢夫人的“苦留吃过饭去”。
    又随嬷嬷去荣禧堂拜望二舅贾政,嬷嬷故意引黛玉在东边耳房“上炕坐”,“度其位次”的黛玉“只就东边椅上坐了”。王夫人又传话通知黛玉来东边小正房坐,自己却在西边下首坐着,等黛玉来“便住东让”,黛玉知是二舅贾政之位,“便向椅上坐了”,王夫人“再三让他上炕”,方“挨王夫人坐了”。
    可二舅也没见着,王夫人说“斋戒去了,再见罢”,特别嘱咐林黛玉不要理睬她家的混世魔王贾宝玉。黛玉便陪笑着回复,“自然和姊妹同一处,兄弟们自另院别室的,岂有得沾惹之理?”
    贾母传晚饭后,黛玉便随同王夫人到贾母的后院用餐,王熙凤拉她坐贾母左边的第一张椅子,黛玉赶紧“十分推让”,外婆发话说大舅母二舅母以及珠大嫂子她们不在这里吃,是“三春”作陪,你是客可以这样坐时,才“告了坐”。
    用完餐,伺候着的丫鬟捧上漱盂,又捧上小茶盘。黛玉见礼仪规矩与自家不太一样,也跟着“三春”先漱口漱手,再品小茶盘里的茶。
    饭后闲话时,先如实回答贾母提问读书没有,随后了解到贾母不那么赞同女孩识文断字,便在贾宝玉赶过来相见询问“妹妹可曾读书”时回复“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这就是林黛玉刚进贾府时的情形,的确是特别小心,表现得特别留意,回答贾母、邢王二夫人的问话,也是察言观色,非常在意细节,十分注重礼数。自然,林黛玉的一言一行也就十分妥贴,没有让人笑话的地方。
    不过,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到外婆家表现得如此小心翼翼,即便是古代社会,也有些不合常理。究竟为何,小林黛玉这样谨慎?
    私以为有两个因素。
    一方面,黛玉深受母亲贾敏的影响。贾敏在生时曾时常对黛玉说,外婆家是赫赫扬扬的国公府,乃百年豪门大家,十分奢华气派,还以“诗礼传家”,特别注重排场,讲究规矩礼节,很多时候,往往礼大于情。
    这就意味着家大业大的外婆家,远比自家门第森严,特在意贵族豪门那些陈腐的繁文缛节,尤显重礼轻情,缺乏温馨的家庭氛围,亲情关系十分淡薄。
    母亲的话,让一直没到过外婆家的林黛玉有了不小压力,同时也是感同身受。
    这次客居而来,见到的贾府三等仆人“吃穿用度”已显不凡,外婆家的府宅还占了寸土寸金的京都大半条街,面积之大超出了想象;自己从偏门到正房,坐轿、下轿,仆人换了好几拨,还有迷宫一样错落有致的室内布局,都让人眼花缭乱。
    可见,外婆家的奢华气派!其气场之大,气势之强,她这个林府的千金小姐也受到震憾:外婆家的确“与别家不同”,真真是百年豪门,规矩多礼数大还奢侈哟!
    所以,清贵出身的林黛玉对外婆家有了畏惧心理,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做错弄错“被人耻笑了去”,丢了书香之家的体面。
    毕竟自己的身份摆着,是林家的大小姐,走出了林府,就代表林家门楣,代表巡盐御史的父亲林如海,代表大家闺秀的母亲贾敏,哪能露怯丢脸呢?
    另一方面,也是林黛玉的个性决定。
    自打能读书识字起,有天赋又聪慧的小林黛玉就被父母“充做男儿”悉心培养,五岁时还得当过县太爷的贾雨村当家庭教师一对一施教,自然才气过人,自傲而又好强。
    加之林府低调谦逊的清贵家风影响,林黛玉在无忧无虑的成长中形成了特别有教养、有礼貌的内涵与特质,自尊心强,懂事敏感又特重孝道。
    故林黛玉尽管年龄小,却头脑独立,有高雅的气质,不俗的底蕴,丰盈的情感,遇事往往会想得多、顾忌得多,深怕自己行差踏错,有伤自尊,有损身份,影响林府家风。
    所以,林黛玉哪怕是在外婆那里吃饭喝茶这样的小细节,也特别在意,若有不同的规矩礼数,则赶忙“入乡随俗”。
    综上而言,林黛玉刚进贾府时,一言一行都表现得“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这,既是她的个性使然,更是林府家风熏陶所致。
    可见,封建时代的大家庭也不轻松自由!正如七十一回探春所言:“我们这样人家,外头看着我们不知千金万金小姐,何等快乐。殊不知我们这里说不出来的烦恼,更厉害。”
    如此看来,无怪乎林黛玉这样小心翼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