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红楼梦》是怎样体现元宵节的?
作者:乐天派流浪的猫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最新章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夜、灯节,源起于汉文帝为庆贺绛侯周勃勘平诸吕之乱而发起的与民同乐活动,是\"春节\"之后最隆重的迎新佳节。
    元宵节,亦因宋代文豪欧阳修所写的《生查子.元夕》而成为浪漫的日子。千百年来,人们将元宵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朦胧视为情意切切的最美见证。
    在名着《红楼梦》中,曹公对元宵节也情有独钟,不仅写了甄家两次过元宵节,还写了贾府不同视角下的元宵节盛况,全书提及元宵或涉及元宵活动的章回就有6次之多。这,有什么深意呢?
    一、甄家两次过元宵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就两次写及甄家过元宵的情形。
    第一次甄家的元宵节很隐约,几乎是一笔带过,不加察察便会忽略。那是甄士隐在\"白日梦\"中梦见一僧一道准备将神瑛侍者、绛珠仙草等\"一干风流冤家\"挂号下凡\"造劫历世\"时,突然梦醒,忽见到奶母抱着三岁的女儿英莲上街玩耍。
    甄士隐便接过女儿,逗她玩耍了一会,\"又带至街前看那过会的热闹\"。
    这\"过会\",即元宵时的\"赛会\"。据《燕京岁时记》载,过会,乃民间习俗,杂耍之类随地演唱的活动,十分热闹,最易生事。
    书中没详写\"过会\"情况,只说甄士隐遇见\"那边来了一僧一道\",前来度化英莲。甄士隐不耐烦抱着女儿转身离开,那僧便念出四句偈语\"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之后一僧一道不待甄士隐相问缘由,便扬长而去。
    由此埋下英莲被拐甄家遭灾的伏笔。
    转年的元宵节,即甄家的第二次元宵节,便出现了重大家庭变故。
    只因粗心大意的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时值半夜时分上卫生间,\"便将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等他小解回来,不过几分钟时间,英莲就被盯准时机的人贩子拐走了。
    霍启见找不上英莲,不敢禀报甄士隐,慌里慌张就跑了。等到甄士隐夫妇得知噩耗后,安排人去找,哪里还觅得踪迹?
    甄家夫妇一下病倒不起。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三月十五日葫芦庙\"炸供\",连带着甄家的房屋一并被烧毁,\"成了一堆瓦砾场\"。
    无奈之下,甄士隐只好携家去田庄上住,不料又遇旱灾,盗贼蜂起。田庄眼看也难以安身,甄士隐只得处置了田产,与妻子封氏带上两个丫环,凄惨地投奔岳丈。
    由此直入甄士隐陡转直下的悲催人生。他原本是推为\"望族\"的乡宦,过着\"观花种竹、酌酒吟诗\"的神仙生活,就在短短的两个元宵节过后,一败涂地,还被势利的岳丈奚落,最后看破红尘作了《好了歌》注后随一僧一道出家而去。
    甄士隐这般的\"小荣枯\",为百年望族贾府的\"大荣枯\"作了预安排。这其实便是曹公创作《红楼梦》有名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春秋手笔。
    于是,便有了后文中不同视角下的贾府过元宵貌似热闹其实藏着衰落迹象的种种情形。
    二、元妃省亲
    \"元妃省亲\"便是贾府过元宵的一大拐点。
    因元妃的生日是正月初一,\"元春\"的名字便源于此。她在第十六回\"才选风藻宫\"荣升贤德妃后,得太上皇恩赐可以在元宵节回娘家贾府省亲。
    于是,为迎接元春回家看看,贾府特耗巨资修建了奢华的省亲别墅大观园。书中特以第十八章回隆重写了\"元妃省亲\"气派而又藏着玄机的场景。
    先是圣旨下达:\"于明年正月十五日上元之日贵妃省亲。\"而后自正月初八起,便开始为\"元妃省亲\"做准备:
    太监看方向,关防太监就各处关防做具体安排,工部、五城兵马司官员着人清扫街道,贾府落实烟火花灯……
    一应准备工作在正日十四日须\"俱已停妥\"。
    到了十五日元宵节,元妃用了晚膳,到宝灵宫拜佛进大明宫请旨后,大概是戌时左右,便依照皇家威仪出行:
    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宫扇,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然后一把曲柄七凤金黄伞过来,便是冠袍带履。又有执事太监捧着香巾、绣帕、漱盂、拂尘等物……
    元妃省亲场面之宏大,尽显皇家气派。
    贾府的迎候也是蔚为大观:先是元春下舆的苑内\"各色花灯熌灼,皆系纱绫扎成\",上挂\"体仁沐德\"灯匾;后元春复上舆的园内\"香烟缭绕,花影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
    就在这热闹祥和的氛围里,元妃登舟观看了大观园两边石栏上各色风灯,上岸将石坊\"天仙宝境\"换成\"省亲别墅\"。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元妃省亲出园后,来到贾母住处,短暂的话家常时间,便有六次流泪的情形,还对贾母王夫人说:\"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后父亲贾政问安时,又说:\"田舍之家,齑盐布帛,得遂天伦之乐;今虽富贵,骨肉分离,终无意趣。\"等等感伤之语。
    可见,元宵节元妃省亲,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虽说一时体现出朝廷对贾府的皇恩浩荡,也是元妃最为荣光的时刻,但也无不透着玄机:元妃不过是牺牲品,贾府的没落已然在奢华的大观园里埋下了隐患。
    元妃的命运最终便如其判词一样:\"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三、元宵猜灯谜
    于是,曹公在22回专门补述了元妃省亲回宫后制作灯谜送到贾府,传谕让宝黛探春等人悄悄猜谜。
    元春制作的是一盏四角平头白纱灯,谜面题为打一物: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宝黛湘云探春等人都猜中\"爆竹\",还得宫制诗筒、茶筅的奖励。
    喜热闹的贾母\"见元春这般有兴\",也命人制作了围屏灯挂于堂屋,令贾府众人暗暗的做了灯谜,猜中也有奖。
    为助兴,贾政故意对贾母念的灯谜\"猴子身轻站树稍(打一果名)\"没猜中,被罚了许多东西,最后猜中领奖后,也出了一个灯谜\"身自端方,体自坚硬。虽不能言,有言必应(打一用物)\"与贾母猜。
    宝玉从父亲贾政那里得知谜底是\"砚台\"后悄悄告知贾母,贾母开心地说出答案。贾政会意地拿出贺彩。
    似乎,贾府完全沉浸在元宵节前节后欢乐祥和的喜庆中。
    其实,这不过是表面现象而已。迎春、探春、黛玉、宝钗等人制作的灯谜都不约而同出现类似\"爆竹\"之类的不祥之物,贾政早就\"愈觉烦闷,大有悲戚之状\"。
    这就是回目\"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的玄机所在。
    原来元宵节元妃省亲,后又安排猜灯谜的活动,均透露出红楼群芳悲苦的命运,如同谜底一样:
    元春的结局如同\"爆竹\",繁华只是一刹那,一声炮响后便灰飞烟灭;迎春如同\"算盘\",被父亲许配给\"中山狼\"孙绍祖,只为了抵了五千两债务,最终被\"家暴\"致死;探春的命运形如断线的\"风筝\",不得不作出牺牲远嫁海外……
    四、元宵夜宴
    当然,家大业大的百年望族贾府,实乃\"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还不至于一下子轰然倒下,毕竟走向没落有一个漫长的缓冲期。
    于是,书中在54回又着墨于贾府的元宵夜宴,进一步徐徐导出贾府衰落的迹象。这与耐人寻味的元宵节元妃省亲时的流泪、贾府过中秋时宗祠发出的丧音等等玄外之意频频呼应,形成强大的暗示。
    故贾母在53回安排贾府不遗余力热闹过除夕的同时,仍大费周张地透支张罗元宵夜宴:
    \"至十五这一晚上,贾母便在大花厅上命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花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这里贾母花厅之上摆了十来席,在席旁边设一几,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又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点缀着山石的小盆景,俱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又有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
    如此豪奢的元宵夜宴上,贾母还要求\"两边大梁上挂着联三聚五玻璃彩穗灯,每席前竖着倒垂荷叶一柄,柄上有彩烛插着\",令文豹等人唱戏,极大气给予筐赏钱,\"只听`豁啷啷',满台的钱响\";又让女先儿说书《凤求鸾》……
    贾母讲了\"辨谎记\"的故事后,王熙凤为让贾母高兴,又令文官等人登台唱戏,安排行令\"击鼓传花\",待贾母讲了\"吃猴儿尿\"的笑话后,贫嘴也说了\"聋子放炮仗\"的笑话……
    由此,贾府大院烟火齐放,阵阵\"劈拍\"之声使得贾府元宵节分外精彩。
    这,其实也只是表面上的热闹。实质上贾府\"闹元宵\",已然不同往日,冷清了许多:
    宁府最高长辈贾敬因\"过年祭祖\",不得不回府完成\"主祭\"的使命,之后就\"静室默处\"不再参加任何\"年事\",\"素不饮酒茹荤\",待正月十七日祀祖后便出城修道去了。
    荣府的贾赦领了贾母的元宵赏赐后,也自去家中,\"与众门客赏灯吃酒,笙歌聒耳,锦绣盈眸,其取乐与这里不同。\"
    贾府族中男女,来的人更少了。书中说:\"贾母也曾差人去请众族中男女,奈他们有年老的,懒于热闹;有家内没有人,又有疾病淹留,欲来竟不能来;有一等妒富嫌贫,不肯来的;更有憎畏凤姐之为人,赌气不来的;更有羞手羞脚,不敢见人,不敢来的。因此族中虽多,女眷来者,不过贾菌之母娄氏带了贾菌来,男人只有贾芹、贾芸、贾菖、贾菱四个,现在凤姐麾下办事的来了。\"
    可见,贾府的元宵夜宴,不过是贾母强撑着维持豪门的体面罢了。
    宁荣二府的矛盾早已突显,又多\"安享尊荣\"不思进取之辈,早已到了\"三世而衰、五世而斩\"的拐点,其\"大荣枯\"的光景冥冥中注定成了事实。
    所以,无论是甄家元宵节所遇一僧一道及\"葫芦庙炸供\",还是贾府元宵节的盛事\"元妃省亲\",贾母强撑门面维持的\"元宵夜宴\",以及颇有玄外之音的元宵节后猜灯谜等活动,无不暗示一曲红楼悲歌:\"元宵\",实乃\"缘消\",曲终人散后,红楼女儿的薄命,预示\"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必然走向没落。
    最终万境归空。正所谓:好逢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