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贾府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作者:乐天派流浪的猫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最新章节     
    《红楼梦》75、76两个章回浓墨重彩详写了百年望族贾府过传统佳节\"中秋\"的场景。不过,在贾府团聚过节的热闹氛围里,却缠杂浓厚的凄凉冷清气息。
    原来这个中秋节贾府正遇上贾敬的丧期,大观园又历经\"抄检\"风波,薛姨妈带上宝钗宝琴出去了,晴雯、司棋、入画又被撵走,王熙凤、李纨病了,故贾府有些萧瑟,乃强颜欢笑地过中秋罢了。不过,这中秋节于显赫的贾府而言还是很重要,基本的流程与讲究并没有减少。在当家人贾母的主持下,仍将古代贵族之家过中秋的全景展示出来。
    本文不提贾府过中秋背后的悲凉。单就贾府是怎样过中秋的进行说道说道,由此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过中秋的?借以共度庚子\"中秋\",向朋友们道一声:中秋快乐,合家团聚。
    一、中秋准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因这一天正是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而得名,自唐代成为固定节日后流传至今,与春节、清明、端午合称我国最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
    话说那一年中秋节,贾府虽说处在郁郁寡欢之中。为体现豪门气派,显示家大业大的存在,贾母还是张罗着合家怎样注重应有的规矩,讲究地过好中秋:\"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
    于是,宁府在八月十四日就已准备好中秋必备的西瓜、月饼等物。\"次日起来,就有人回西瓜月饼都全了,只待分派送人。\"
    族长贾珍便安排佩凤请尤氏\"遣人送去\"。只是,贾母对送的西瓜不太满意,对贾珍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好,打开却也罢了。\"
    贾珍赶忙解释,这月饼是新来的专会做点心的厨子做的,西瓜往年还可以,今年就不好了。贾政跟着分析,\"大约今年雨水太勤之故。\"贾母便没深究宁府这次\"中秋\"节准备欠妥的责任。
    此外,据书中相关情节透露,过中秋也需准备桂花、菊花、海棠等应景之物。如章回里说\"击鼓传花\"这一助兴游戏,便是准备的桂花。其他回目里提及的大观园成立海棠诗社,红楼女儿写海棠诗、菊花诗,贾芸送给宝玉几盆白海棠,也都在中秋时节。
    还有,过中秋家宴是必不可少的,准备好美食之外,还得有美酒。有条件的人家,还考虑着安排\"螃蟹宴\"。深秋的螃蟹,个大蟹肥,是极好的过节美食。书中亦曾提及深秋时节薛蟠应妹妹宝钗的要求,抓了几篓大肥蟹给史湘云作东,请红楼女儿们快乐地品蟹。
    由因宁府在守孝期间,不宜在八月十五日过节,贾珍便在十四日晚上在府上的会芳园,\"煮了一口猪,烧了一腔羊,馀者桌菜及果品之类不可胜记\",以\"应个景儿,吃些瓜饼酒\",小家先提前\"开怀赏月作乐\"。
    二、上香祭月
    到了十五日,晚饭后,贾珍尤氏便来到荣府,陪着贾母一大家人过中秋节。只见贾赦贾政已在房中陪着贾母说着闲话,贾琏、宝玉、贾环、贾兰等贾氏子弟都在地下侍立。
    贾母见能到的家人都已到位,即说:\"此时月已上了,咱们且去上香。\"
    由此,贾府过中秋正式拉开序幕。
    上香祭拜月神便是第一个流程。这一习俗据考从周朝就已有之。北京的月坛,便是明清时期皇帝祭月的地方。这些暂且不表。
    只说那年贾府的中秋之夜,风清月朗、上下如银,正是过节最理想的状态。于是,贾母带领众人,来到大观园上香祭月:
    \"当下园之正门俱已大开,吊着羊角大灯。嘉荫堂前月台上焚着斗香,秉着风烛,陈献着瓜饼及各色果品。\"
    邢夫人等一干女客,已在里面等候。此时贾府的嘉荫堂秋风送爽,人气香烟,月明灯彩,晶艳氤氲,地下已铺好拜毯锦褥。
    贾母见准备停当,首先\"盥手上香\"祭拜月神,祷告\"福禄双全、合家平安\"后,大家才依次\"皆拜过\"。
    三、赏月赏花
    接着,贾母便安排众人上山赏月,\"赏月在山上最好。\"
    于是,贾赦贾政等在前导引,又是两个老婆子秉着两把羊角手罩,鸳鸯、琥珀、尤氏等贴身搀扶,邢夫人等在后围随,一同陪着贾母逶迤着去往山脊上的凸碧山庄赏月。
    可见,贾母追求的生活品味很高,她对赏月必在高处还是很注重的。为了夜晚登高赏月,尽管风大,有些冷,贾母也不在意:\"多穿两件衣服何妨。那正是赏月的地方,岂可倒不去的。\"
    此外,中秋时节,赏花也是有趣的习俗。应季节的桂花、菊花、海棠都是可供选择的。这次贾府过中秋,观赏的便是桂花:
    \"这次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
    四、中秋夜宴
    \"阖家夜宴\"是过中秋最重要的仪式。自然,中秋团聚,安排家宴也有讲究。
    贾府的安宴便紧挨着设在赏月的地方,座落在山之高脊的凸碧山庄之敞厅内。此处距大观园不过百馀步,之前早有贾府下人准备好中秋夜宴的一应事宜。
    \"于厅前平台上列下桌椅,又用一架大围屏隔作两间。凡桌椅形式都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垂着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垂着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团围坐……。\"
    因外桌\"只坐了半璧,下面还有半璧馀空\",贾母\"于是令人向围屏后邢夫人等席上将迎春、探春、惜春三个请出来\",\"贾琏宝玉等一各出坐,先尽他姊妹坐了,然后在下方依次坐定。\"
    可见,封建时代,即便是中秋家宴,也体现出浓厚的家长制气氛。尊卑观念与男女有别的思想早已根深蒂固,那时,若没有一家之主明确的安排,媳妇女儿是不能同桌的。
    贾府的中秋家宴,就是明证:贾母与儿子孙子一桌,在外面;一干女眷只能在坐在里面。\"三春\"之所以陪席,只因着爱过节爱热闹的贾母考虑席上人少明确提议下才准许的。
    当然中秋安宴,安排吃月饼乃必不可少的环节。这一习俗始于唐代,明代盛行。至于是宴前还是宴中、宴后吃月饼,倒没有明确规定,一般在宴后。不过,古时对分食月饼有讲究,合家所有人都要算上,有多少人就分成多少块,大小要一致。
    此外,喝酒也是中秋夜宴的必备项目。贾府的中秋夜宴,就见贾母一直在张罗着喝酒:\"遂命拿大杯来斟热酒\"。
    因古时不主张喝冷酒,酒的度数又偏低,大都要热了喝。叫\"温酒\"。《三国演义》中就有着名的经典桥段:\"关羽温酒斩华雄\"。
    五、击鼓传花
    在中秋夜宴过程中,常安排一些游戏节目助兴。击鼓传花便是其中之一,最早出现在唐代,是一项适合于合家团聚时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同享欢娱的高雅节目。
    贾府的中秋夜宴,贾母安排的\"击鼓传花\"便是如此:\"折一枝桂花来,命一媳妇在屏后击鼓传花,若花在手中,饮酒一杯,罚说笑话一个。\"
    该游戏先从贾母起,次贾赦,一一接过。最先在贾政手中停住了花,贾政便讲了个大家都笑了的\"怕老婆的男人喝醉酒赔罪\"的笑话。轮到贾赦时,讲了个\"母亲偏心\"的笑话,惹得贾母极不高兴,说了句:\"我也得这个婆子针一针就好了。\"
    \"击鼓传花\"传到宝玉、贾环时,两弟兄分别作了一首诗。从贾赦、贾政的点评态度,亦可看出这贾府家庭关系并不和谐,勾心斗角亦然明显。
    宝玉的诗,贾政奖励了儿子一把从海南带的扇子。贾环的诗,贾政给了差评,贾赦却大赞为\"侯门气概\",还赏赐了若干宝物。
    贾母看出了个中端倪,待\"击鼓传花\"一结束,便令贾赦贾政等:\"你们去吧。自然外头还有相公们候着,也不可轻忽了他们……。\"
    于是,贾赦等人共进了一杯酒后,方带着子侄们出去了。
    六、桂荫闻笛
    贾母待贾赦他们走后,便令撤去围屏,两席并而为一,另\"擦桌整果,更杯洗箸,陈设一番\",与姑娘们继续团团围坐赏月。
    此时已是二更时分,月至中天,月桂飘香。贾母见中秋之夜精彩可爱,便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于是,传来\"上十番\"的女孩,不失雅致地从\"那壁厢桂花树下\"吹来悠悠扬扬的笛声。
    众人陪着贾母吃着茶,喝着酒,听着清音,一时\"烦心顿解,万虑齐除\"。就在这样的\"夜静月明\"时,尤氏讲着\"四个儿子\"的笑话,贾母渐以朦胧双眼,似有睡去之态。
    此时已是四更,大家便散了。
    七、凹晶馆联诗
    不过,贾府的中秋节还没降下帷幕。
    原来林黛玉、史湘云下了山坡,并没休息,去了凹晶溪馆的卷棚底下赏水中月。
    只因林黛玉见贾母\"犹叹人少,不似当年热闹\",不觉对景感怀,自去俯栏垂泪。宝钗宝琴自去家中赏月,宝玉因晴雯病重\"诸务无心\",在王夫人催促下便回怡红院去了,探春又因近日家事恼着,无暇游顽……
    唯有开心果史湘云懂她,相约着待贾母回去休息后再到\"近水赏月更妙\"。
    于是,林黛玉史湘云在凹晶馆叙着体己话,继续赏月:\"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
    一阵微风吹来,凸晶池粼粼皱碧铺纹,令人神清气爽。二人由此诗兴大发,便联起五言排律来。
    林黛玉起句:三五中秋夕。史湘云接句:清游拟上元。撒天萁斗灿。
    就在二人奇思妙想中,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妙句时,也在这清池边赏月的妙玉转了出来,大赞\"好诗\"后,便邀二人栊翠庵品茶,妙玉还续完联诗,云:\"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此时,天已快亮。贾府那年的中秋节,为此真正降下帷幕。遂以述之,庚子年九月二十二日秋分于象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