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聊聊《红楼梦》里的茶文化,也厚重飘香
作者:乐天派流浪的猫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最新章节     
    众所周知,《红楼梦》旨在为闺阁女子立传,洋洋洒洒写出了\"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副册、\"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等等众多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红楼女儿形象。
    然,《红楼梦》又是一部集合千年茶文化之精髓的奇书。一百二十回程高本有关茶的记述(不完全统计)就有近五百处之多,有茶叶种类、茶道茶艺、茶俗茶礼、茶联茶诗,还有因茶而起的\"枫露茶事件\"等等。
    可以说,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字里行间随着作者创作意图的需要,即相得益彰地融入一系列茶话茶事活动,是涉列茶文化最为厚重而又生动的一部文学名着,令人叹为观止俾益良多。
    一、七类名茶
    《红楼梦》主要写了七类名茶:
    一是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里贾宝王梦中品到的\"千红一窟\"仙茶。贾宝玉在秦可卿房间午休时,梦见自己随警幻仙姑去太虚幻境,只见一位小丫环献上一杯仙茶,警幻介绍,此茶出自放春山遣香洞,以仙花灵叶上所带宿露烹制而得,名\"千红一窟\"。宝玉品尝后,自觉清淳异味,纯美非常。
    此茶只有宝玉在梦中才得以一品,其实是曹公有意杜撰暗含玄机的一款名茶,凡间是没有的。
    二是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中,提及到贾宝玉最喜欢喝的枫露茶。书中如此说道:\"宝玉吃了半碗茶,忽又想起早起的茶来,便问道: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又怎么又沏了这个茶来?\"
    可见,枫露茶是宝玉最喜欢喝的茶,实不平凡:一般的茶泡了三、四回后,早已味同嚼蜡。而枫露茶则刚刚出色。据说是在秋日寒露时节,积清晨里的枫叶露珠,蒸制成\"香露\"贮得。品茗时,将\"香露\"点入茶汤之中即可。
    宝玉得知他的枫露茶被奶妈李嬷嬷悄悄饮用后,当即大怒,摔了茶杯,泼了丫环茜雪一裙子,还要赶走奶妈。在袭人等人的劝说下,虽没有处置李嬷嬷,但却是茜雪顶了罪被赶出贾府。
    这就是《红楼梦》中因茶而起的\"枫露茶事件\",令人感伤。
    枫露茶后来在七十八回\"老学士闲征危画词,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还有提及,贾宝玉祭奠晴雯时,特备了\"群花之蕊、枫露之茗\"等四样晴雯喜欢之物。
    可见,这\"枫露茶\",的确是贾宝玉的至爱。不过,此款名茶其实也不存在,亦是曹公煞费苦心的虚构。
    三是二十五回\"魇魔法姊弟逢五鬼,通灵玉姐弟遇双仙\"中的暹罗国贡茶。王熙凤得到珍贵的暹罗国贡茶后,便分别赠送给大观园的少爷小姐们品尝。
    四是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提及的两款茶:\"六安茶\"和\"老君眉茶\"。贾母率刘姥姥等人去栊翠庵看望妙玉时,妙玉为贾母准备了类似\"君山银针\"的\"老君眉\",贾母以为是\"六安茶\",便道:\"我不吃六安茶。\"
    当妙玉解释说这是\"老君眉茶\",且用旧年雨水烧开冲泡时,极讲究品好茶、用好水的贾母方饮了半盏,品后顿时点赞不已。
    原来妙玉是懂茶好手,她是根据\"茶道\"极为敬重地招待贾母,可谓用心良苦。这\"老君茶\"不同于\"六安茶\",\"六安茶\"也就是\"六安瓜片\",系产自安徽大别山一带的名茶,清代列为贡茶,主要在谷雨前后十天采摘二、三嫩茶叶制成,但年事已高的贾母不喜欢,或许是认为此茶尽管茶香醇厚,但冲劲大。\"老君眉茶\",产自福建武夷山,系选嫩绿似莲心的毛尖茶制成,外形如老人的长眉(亦称\"白毫银针\"),香气高爽,泡来的茶色清香淡味,有增寿的寓意,是上了年岁的老人们所喜欢的一款好茶。
    五是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死金丹独艳理亲丧\"中提及的女儿茶。这款茶据说是帝王祭天时,令少女们在山中采摘早春新茶,因用其体温捂热茶叶后制得,故名\"女儿茶\"。
    其实,女儿茶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盛行于清廷及官宦之家,也是一款名贵的贡茶。
    章回在描写女仆林之孝家的关照贾宝玉时,说贾宝玉宜喝普洱茶消食,大丫环袭人、晴雯忙回话:\"已给贾宝玉沏了一盏女儿茶。\"
    可见,多情公子贾宝玉还是深得下人们细心照顾的。
    六是八十二回\"老学究讲义警顽心,病潇湘痴魂惊恶梦\"中的龙井茶。这款茶与\"六安茶\",是《红楼梦》中提到的两款名贵绿茶,书中如此言及:
    宝玉读书回来,急急忙忙去潇湘馆见林黛玉。黛玉微微一笑,因叫紫鹃,\"把我龙井茶给二爷沏一碗,二爷如今念书了,比不得里头。\"
    可见,龙井茶是黛玉的至爱,她用龙井茶招待贾宝玉,其中的浓情厚意不言而喻。
    这一杯散发着清香的龙井茶,承载着黛玉对宝玉的几多怜爱。这独特的蕴味,确需细细品茗,才能感知呢。
    为此,《红楼梦》特意构思了贾宝玉的一个叫\"茗烟\"的贴身小厮,后来改为\"培茗\",亦与茶文化有关:培茗,即\"烹水沏茶\"之意。寓示着宝玉钟情于茶,想来主要是因为黛玉好茶的缘故吧。爱屋及乌,是不是隐藏着宝玉与黛玉\"以茶为媒\"的美好愿景呢。
    也许,只有曹公才知道。
    二、茶道茶艺
    因曹公是北方人,生活在清代,他在《红楼梦》中提及的名茶多以红茶、花茶抑或贡茶为主。唯一提到了两款绿茶,一款是林黛玉珍藏的龙井茶,乃八十回之后高鄂续写的;一款是贾母随口而说的六安茶。
    说了这些好茶,自然要讲述茶道茶艺。《红楼梦》前八十回的字里行间,看似不经意,其实一系列的茶道茶艺皆呼之即出,随时都可以感悟到书中意蕴深厚的茶文化魅力,的确是\"满纸茶叶香\"。
    可见,曹公其实是一位茶学大师、懂茶的行家里手,他的茶道茶艺即便到今天,也很有见地,极具指导性。
    首先,好茶须有好水泡。这在《红楼梦》41回将此\"茶道\"写得最为精细。
    妙玉招待宝钗、黛玉喝茶时,用的水是她五年前贮存的梅花雪,放入\"鬼脸青\"茶瓮里,挖地三尺埋入地中,夏天才取用。这雪本是纯净高洁之物,梅花亦是高雅沁香的极品,二者融合烧出来的茶汤,必定雅韵悠然,自是红楼女儿之偏爱,饮时可荡起无限神往的意境。以致贾宝玉看见后,说她们品的是\"梯己茶\"。
    妙玉招待贾母用的\"老君眉\",则是用\"旧年蠲的雨水\"烧开冲泡的。贾母吃了半盏这洁净清澄的水泡成的\"老君眉\",顿时赞不绝口。对水质没有多讲究的刘姥姥吃了这\"老君眉\"后,则说\"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这也体现出庄稼人的憨厚实在,她哪里可能如养尊处优的贾母有那般闲情怡致,去注重好茶、好水,茶水嘛能充饥填肚子就可以了。
    其次,注重烹茶艺术。
    \"名茶还须好水泡\",有了好水,烧水也有艺术,谓之\"烹茶之道\"。
    烹茶高手妙玉便极在意这一烧水火候,她给宝钗、黛玉烹茶时,自用\"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可见,冲泡好茶得据品类选用不同的水温,像\"龙井\"、\"老君眉\"之类的名茶,水温在八十度为宜,这样泡的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才不会受损坏。
    第三,还要讲究茶具的配置。
    有了一杯好茶,品茗时也有讲究,要配置与之相辉映的杯、壶、盘等成套茶具。
    曹公在《红楼梦》中对茶具之道也有多处精致的着墨。在贾母的花厅,摆设的是洋漆茶盘,配着旧窑十锦小茶杯。王夫人的正二室,也是茗碗瓶花茶具。宝玉用的茶具则种类众多,茶杯、茶碗、盖碗、茶钟、茶盏一应俱全,还有地暖壶、小连环洋漆茶盘。
    妙玉用的茶具也有十多种,从中看出她的身份其实不凡。她给贾母献茶用的是\"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和\"成窑五彩小盖盅\"。小茶盘的寓意是\"去龙献寿\",而这小盖蛊,是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所产的茶具,名贵之极。
    给随同贾母的一干人等,用的茶盏则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
    元妃也偏爱茶具,她省亲回宫后发放的灯谜奖品,其中就有茶具:一柄茶筅(古时洗茶具的竹帚)。
    三、茶礼茶俗
    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必然有一套自成体系的茶礼茶俗,这在曹公的笔下,也是妙笔生花,写得琳琅满目。
    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饮品,与\"咖啡、可可\"并称当世三大饮料。茶,除了自用以外,主要就是\"以茶待客\"。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甄士隐招待来府上的贾雨村时,即命小童献茶。
    宝玉初会秦钟时,\"一时摆上茶果\"。宝玉去探望生病的薛宝钗,满心喜欢的薛姨妈即\"摆了几样细茶果来\"招待。
    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写到林黛玉初进贾府,王夫人即令丫环捧茶待她。因黛玉是贾母疼爱的外孙女,王熙凤亲自为黛玉捧茶,体现了她察言观色的待客之道:既是对贾母的敬重,又是对黛玉的怜爱。
    林黛玉后来在潇湘馆迎接贾母时,亲自用小茶盅捧了一盖碗茶奉与贾母(见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金鸳鸯三宣牙牌令\"),表达对长辈的感激。
    第二十六回\"蘅芜苑设言传密语,潇湘馆春困发幽情\"中,贾芸进见宝玉,袭人端了茶来,贾芸忙站起来,笑道:\"姐姐怎么替我倒起茶来?\"
    由此可见,用来\"待客\"之茶,颇显地位高下。于身份卑微的贾芸而言,能得到最为尊贵的少爷贾宝玉以茶接待,顿感恩宠一样,不由站起来双手接过。
    《红楼梦》写得最隆重的\"以茶待客\"礼节,是十八回\"林黛玉误剪香囊袋,贾元春归省庆元宵\":在元妃省亲贾府时,只见礼仪太监请元妃升座受礼,顿时两旁奏乐声起,随即举行\"茶三献\"皇家礼仪。每一次献茶都要叩头礼拜,三献之后,元妃降座,奏乐方止。
    当然,茶作为礼品赠送亲朋好友,是最好的礼物之一,亦是见证彼此情谊的最佳体现。
    如《红楼梦》二十六回,宝玉派丫环任蕙给林黛玉送茶,正好碰上林黛玉将贾母送来的钱分给丫环们,林黛玉便抓了俩把钱奖赏给任蕙,表示对她送茶的谢意。宝黛二人的情意,由此可见端倪。
    茶,还可以成为谈婚论嫁中的\"聘礼\"。\"谈婚论嫁\"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男方送给女方聘礼叫\"下茶\",若女方收下,表示同意定亲。
    故二十五回有王熙凤的一次经典戏说:
    她在怡红院遇见林黛玉,便问,日前赠你的暹罗国贡茶是否品尝。林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茶叶,就来使唤人了。\"凤姐笑道:\"倒求我,你倒说这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
    众人笑了起来,羞得黛玉红了脸,一声儿不言语地回过头去。
    茶,又可以用作丧事中的\"祭祀\"。
    在十四回\"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玉\"大书特写的秦可卿隆重的大丧仪上,王熙凤就向下人交办了六项任务,其中就有\"供茶\"一项,即是\"以茶作祭\"的茶祭功能。
    在十五回\"王凤姐弄权铁槛寺,秦额卿得趣馒头庵\"写到秦可卿的灵柩停放在铁槛寺时,和尚作安灵道场时需向亡人\"奠晚茶\"。
    在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贾宝玉得知演小旦的伶人药官死了,伤心之下便以清茶一杯祭奠。
    当然,古时也有很多用茶的注意事项与宗法规矩。
    如第三回中林如海就叮嘱女儿:饭后需过一时,再饮茶,这样不伤胃。
    \"用茶\"的宗法规矩最突出的便是贾府除夕祭宗祠时,贾母到宁府便端坐高堂,由长房长媳尤氏给贾母献茶;然后,尤氏又给邢夫人等上茶。献茶毕,邢夫人等起身服侍贾母吃茶。贾母吃过茶,闲话片刻才离座回荣府。
    对一般人家而言,则少了好多讲究,对饮茶也没有那么多门道。《红楼梦》在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也写到这样的例子:宝玉去看望被赶出贾府的晴雯时,只见她用黑沙吊子盛茶,茶叶苦涩无味,茶碗里还有油膻异味,晴雯却如饮甘露\"一气灌了下去。\"
    就茶俗方面,也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红楼梦》也没有忽略,主要提到了几处:
    一是李纨用茶面子招待尤氏。
    在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中,尤氏去稻花村看望生病的李纨,李纨便说:\"昨日他姨娘送来地好茶面子,倒是对碗来你喝罢。\"
    这\"茶面子\",便是一种风味小吃,将熬粗茶叶,兑入炒面,再加芝麻酱混合而成。吃时,冲入热水调和即可,有茶的清香,又有炒面的焦香。
    二是贾宝玉吃茶泡饭。
    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中即写道,一场大雪将大观园弄成格外漂亮的琉璃世界,李纨便与众姐妹去芦雪庭赏雪作诗。
    宝玉等不及饭菜上桌,只拿茶泡了一碗饭,就着野鸡爪凿忙忙地咽完。
    这\"茶泡饭\",即在煮好的饭中,倒入适量已泡好的茶水。可解腻消食。
    三是王熙凤配制杏仁茶。
    在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班衣\"写到贾府的元宵夜宴后,王熙凤便给贾母配制了杏仁茶,用冰糖、杏仁研末,沏入茶即成。
    这\"杏仁茶\"有润肺、消食、散气之功效,正合贾母这样的年高之人在佳节中食用。
    贾母由此更加喜欢王熙凤,称她\"凤辣子\",从这些细节也可看出王熙凤对贾母是无微不至的用心照顾。难怪,贾母对王熙凤极为欣赏,重用为荣府管家?仅此一方用心的杏仁茶,即可感知。
    四、茶联茶诗
    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自然少不了以茶联茶诗为主构建的茶趣茶境。这精神层面的意境与品茶之道交相辉映,更显茶的厚重。
    故曹公在《红楼梦》不少的章回中也多次提及涉茶的对联、诗句,营造了浓厚的茶文化环境及其生活氛围。
    在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澡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中,贾宝玉即为林黛玉的潇湘馆题了涉茶的对联:
    宝鼎茶因烟尚绿,幽窗棋罢措犹凉。
    在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贾宝玉写了四首《四时即事诗》,其中三首就言及品茶,立时趣味盎然:
    《夏夜即事》中说\"倦绣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秋夜即事》亦及:\"静夜不眠用酒喝,沉烟重拨素烹茶\";《冬夜即事》中再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在五十回,薛宝琴与史湘云联句时,薛宝琴的上联即是:烹茶冰渐沸。史湘云马上应对:煮酒叶难烧。
    在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凹晶馆联诗悲寂寞\",史湘云与林黛玉中秋夜吟诗对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后,妙玉随即赶到。后来一起去栊翠庵烹茶,妙玉便续完余下的三十五韵,以\"烹茶\"作结:
    ……
    钟鸣栊翠寺,鸡唱稻香村。
    有兴悲何继,无愁意岂烦;
    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彻旦休言倦,烹茶更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