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贾母何以没有安排好心腹丫鬟鸳鸯的出路?
作者:乐天派流浪的猫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最新章节     
    聪明伶俐的鸳鸯是贾母身边的心腹丫鬟,既负责贾母的日常起居,还掌管着贾母的积蓄。从她履职那天起,就忠心耿耿无微不至地为贾母服务。
    可以说,鸳鸯之于贾母,可谓劳苦功高,实乃贾母晚年生活不可或缺的拐杖,贾母一刻也离不开她细心周到的侍候。
    由此,鸳鸯在贾府的地位一直很高,甚至比那些旁枝子弟不怎么受重视的公子哥儿还要高上一筹,就是管家王熙凤也是客客气气,对她十分尊重。
    鸳鸯还难能可贵的是,她并没有以势欺人,除了忠心护主外,对贾府的上下人等都是和和气气,十分友善,能帮的竭尽所能,能助的尽心尽力。
    故鸳鸯在贾府人缘极好,大家对她都是一致好评。
    只可惜,老封君贾母寿寝而终后,鸳鸯却上吊自尽殉主。她悲惨的结局不禁让人产生终极追问:这是何故?老封君贾母不是贵为一家之主吗?何以在生不给身边丫鬟鸳鸯考虑出路呢?
    于是,贾母自私之说便不径而走。言贾母称不上德高望重,并不真的是慈眉善目,她哪里有菩萨心肠?就是她疼爱的宝贝外孙女林黛玉,不正是她同意之下用"掉包计"默认了薛宝钗成就了"金玉良缘",最终导致林黛玉泪尽而逝?就更别提鸳鸯,不过区区奴才而已,贾母哪会真心为她着想?
    这些说法"细思极恐"。"积古"老人贾母当真自私,从没考虑过鸳鸯的未来?
    其实这些说法纯属臆测,的确大大冤枉了贾母。从《红楼梦》明里暗里描写的诸多情形便可精准分析得出客观的结论:贾母并存在自私自利,且不说她发乎于心对外孙女林黛玉有多疼爱,即便是丫鬟鸳鸯,贾母亦认真考虑过她的未来,只是情非得已,很难妥为安排罢了。
    46回"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就有详细的表述,当贾母得知贾赦指使邢夫人讨要鸳鸯为妾,就罕见地大发雷霆,还指桑骂槐有意拿当家主母王夫人是问:"我通过剩了这么一个可靠的人,他们还要来算计。"
    又在47回直截了当地正告邢夫人,"有鸳鸯那孩子还心细些,我的事情,他还想着一点子:该要的,他就要了来;该添什么,他就趁空儿告诉他们添了。"
    贾母这些言行,一则敲打邢王二夫人,表明她对大儿子贾赦讨鸳鸯为妾的意图极为恼怒,对邢夫人由着贾赦的"性儿闹"还四处张罗着说媒非常生气!连带斥责王夫人不要假装"木头人",表面上孝顺"暗地里盘算我";二则旗帜鲜明地表明留用鸳鸯的态度:我如今就鸳鸯这么一个得用的丫头,谁要也不给。
    贾母这样安排,可能有人会反驳,这不正体现了贾母不为鸳鸯考虑了吗?这不是自私还是什么?
    事实上,还真不是这回事。贾母此举并不是出于她只顾自己用鸳鸯完全得用且用得顺手的私心作怪,只因贾府积压的问题太多,鸳鸯的出路不好安排,无奈之下,尽人事安天命的贾母只好使出杀手锏,直接为鸳鸯撑腰,先通过高度认可鸳鸯这么多年忠心耿耿的服务,以此堵住"满是富贵眼"的赫赫贾府众口之嘴:鸳鸯是我的心腹丫鬟,谁也不能打她的主意!
    究其原由,贾母也是权衡再三,考虑到那时她年事已高受到诸多影响因素牵绊,最主要的顾虑还因鸳鸯个性刚烈,又是"家生子"这样特殊的身份,真要为她安排一个满意的出路,还真不容易。
    又因这次鸳鸯直接拒绝邢夫人的说媒,还将她趋炎附势的哥哥嫂嫂骂了个狗血淋头,就表明鸳鸯很有血性,根本看不起荒淫无耻的大老爷贾赦!
    鸳鸯的未来何去何从?在贾母看来,也许只有将她许配给贾琏作妾才是最好的出路。
    所以,46回贾母以事论事巧妙推出鸳鸯,以半开玩笑的方式对王熙凤道:"你带了去,给琏儿放在屋里,看你那没脸的公公要不要了!"
    如果王熙凤不吃醋,能像接纳平儿那样接纳鸳鸯,贾母就可以放心地指派这桩婚事。然,王熙凤的秒回瞬间堵住了贾母的想法:"琏儿不配,就只配我和平儿这一对'烧糊了的卷子',和他混罢。"
    贾母见此,便知鸳鸯的事不宜强行安排,只好将她暂时留在自己身边,另行考虑。毕竟像鸳鸯这样能干却又卑微的"家生子"丫头,出路无外乎三种方式:要么放了自由身自己去找婆家,要么指派嫁给贾府前途无量的管家,要么给主子作妾室。
    但这三条出路,都因鸳鸯生不逢时被贾府的糟老头子荒淫无耻的大老爷贾赦看上而被无情阻断。
    个性刚烈的鸳鸯直接拒绝了贾赦的无耻要求,意味着失了面子又失了里子的大老爷贾赦会公然报复,在他有生之年就会挡住鸳鸯的三条去路。
    贾赦之所以讨要鸳鸯为妾,实际上是觊觎她手上掌管的贾母私产。鸳鸯拒婚,也就打消了贾赦的如意算盘,贾赦哪会善罢甘休?
    鸳鸯当然明了大老爷不轨之心。她原本忠心维护贾母,自然不会答应贾赦这一包藏祸端的痴心妄想,哪怕贾赦发下狠话:"我要他不来,此后谁还敢收!凭他嫁到谁家去,也难出我的心。除非他死了,或是终身不嫁男人,我就服了他。"
    事实上,鸳鸯也明白,她被贾赦盯上其实唯有拒婚这一"华山一条道"。在她看来,尽管三条出路被大老爷堵住,但还有万分之一的一丝机会可以一赌:万一身子不好的大老爷贾赦先于贾母死了,今后有贾母为她安排,自己不就可以获得自由身,那时不就如愿可以自找婆家了吗?
    所以,鸳鸯便幻想着这样的美好前景,决绝地明志:"老太太在一日,我一日不离开这里。若是老太太归西去了。他横竖还有三年的孝呢,没了娘才死了他先纳小老婆的!等过三年,知道又是怎么个光景,那时再说。"
    可见,鸳鸯被贾赦盯上后,实际上已然退无可退。虽说有老封君贾母为她撑腰,暂时安全,但"盛极而衰"的贾府早已处在风雪飘摇之中,定海神针一样的贾母在贾府要掌舵的地方还很多,她鸳鸯丫鬟一个,个人问题还无法与偌大的贾府利益相提并论。更兼之贾赦毕竟是贾母的大儿子,贾母纵然恼怒他觊觎其私产,还得给这个大老爷下得了台的脸面。后来默认贾赦花八百两银子买了一个叫嫣红的十七岁女孩"收在屋里",就是最明显不过的事实。
    可怜的鸳鸯生错了地方,到底赌输了,她忠心服务的老封君贾母终归先于她的大儿子魂归地府。续书110回、111回将此情形写得很是凄凉,连"果断杀伐"的脂粉英雄王熙凤对此也是力诎失人心,将贾母的大丧仪办得无比悲催。绝望之下,鸳鸯在贾母出殡的前夜,留了句遗言"老太太疼我一场,我跟了去",便在贾母原居住的里间自缢身亡。
    鸳鸯最终落了个殉主而死的下场,的确让人感伤!不过,感伤归感伤!公正而言,鸳鸯的悲惨结局若归因于贾母自私,还是有失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