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何以说贾政是尴尬而又失败的父亲?
作者:乐天派流浪的猫   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最新章节     
    《红楼梦》中的贾政,谐音\"假正\",乃典型的封建卫道士,在家庭教育上不仅迂腐古板,而且简单粗暴,甚而僵化扭曲……只要他出现在红楼儿女们欢聚的地方,大家便敛声屏息,瞬间安静了下来,热闹的气氛一下荡然无存,显得索然无趣。以致那年贾府元宵家宴后,贾母不得不\"撵他出去歇息\"。
    可见,贾政,这位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后来又荣任江西粮道的当家人物,其实并不受家人喜欢。更尴尬的是,贾政作为父亲,虽说管得是严肃认真,但收效甚微,尤其是儿子贾宝玉并不买账,没有如他所愿致力于\"仕途经济\",最终弃了家业随\"一僧一道\"去了。可以说,贾政也是《红楼梦》失败者一类的不合格父亲。
    一、封建士大夫形象太明显
    小时候的贾政\"酷爱读书\",还是很优秀挺不错的,也得到父亲贾代善、母亲史太君乃至祖父的认可与喜欢。
    后来,袭得荣国公爵位的父亲贾代善向太上皇奏本,于是,贾政就没有走科考之路,朝廷恩赐他去工部负责主事的工作。贾政由此轻松走上入仕之路。
    贾代善过世后,母亲史太君把荣国府正堂给了贾政,自己也随之一起生活。作为贾母嫡长子的贾赦,仅袭了一等将军的爵,在毗邻正堂处隔着一个花园的位置,另辟了一处院落单住。
    从这来看,作为次子的贾政,声望及得到的待遇应是超过哥哥贾赦的。他这个百年望族的一家之主,也被亲戚朋友所仰望看好。他的妹夫林如海就曾说他:\"为人谦恭厚道,大有祖父遗风,非膏梁轻薄仕宦之臣\"。
    贾雨村之所以能复出任应天府尹,亦全仗贾政的极力推荐。
    可见,贾政的底蕴及实力还是有的。
    只可惜,贾政深受儒家封建思想的毒害与影响,尤其是为人父以后,全盘接受孔孟之道,刻板扞卫正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还以此作为立身之本,以期实现世俗的光宗耀祖目标。
    这就使得有一丝儒家风范的贾政,人到中年就定格成明显的封建士大夫形象。
    他的家教理念,全是高高在上的教条主义守旧思想,满心寄望的就是儿子\"学而优则仕\"走仕途经济的光明大道;至于女儿\"无才便是德\",不出差错还能为家族作出牺牲也就可以了。
    这样的卫道士思想,必然会在封建社会的末期丧失祖上打下的基业丢掉可贵的家风。毕竟迈入新时期,随着自由进步的新思想萌芽,子女们已不愿受封建教条的束缚,意在个性解放,倾向走适合自己之路,拥有真正的幸福快乐。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时代变了,思想也就变了。父亲也须得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节拍,才能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才当得了合格的家长,拓展家业。
    遗憾的是,守旧的贾政还是老思想老观念,顽固地站在落伍的封建家长的角度奉行落后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在风雨飘摇的贾府陷自己于尴尬的处境。
    二、简单粗暴的作风又使父亲形象大打折扣
    当然,贾政若只是封建士大夫形象,实在改不了这一顽疾,能以有趣幽默的家教方式,自我解嘲化解尴尬之处,生活也不至于全是糟糕。
    可惜的是,贾政又停留于简单粗暴的家教方式中不能自拔,更让子女们无所适从,以致贾府不过三代就\"安享尊荣者居多\",走下坡路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贾政在家庭教育上的简单粗暴,也让自己厚道正派的父亲形象大打折扣:
    如儿子贾宝玉生下来便去抓脂粉之类的玩具耍时,贾政便大为失望,偏执地认定贾宝玉将来就是\"好色之徒\",便产生了厌恶的心理,失去了因材施教的想法。
    即使儿子贾宝玉后来的才华还不错,陪他参观大观园时,能及时应景题对,也让随从的贾府清客大为称赞。可贾政尽管内心也有满意,却总是将自己老子的范端得实足,害怕表扬了儿子会使他\"飘起来\",便有意打压贾宝玉,说他这也不对,那也不对。
    以致贾宝玉最是惧怕父亲贾政,宁愿绕路走也不想遇见他,不想听他一味的责骂。
    贾政的大儿子贾珠,原本是可造之材,不期在20岁大好青春年华时突然离世。书中虽没有明说与贾政有关,从他后来毒打宝玉还有王夫人、李纨哭诉的话话中,还是可以感知与他的简单粗暴脱不了干系。
    还有,贾政也没有因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而真正自警自省,从他粗心对待贾珠的儿子贾兰没有细心关爱培养而言,亦可看出他的家庭教育存在简单粗暴这样的问题。
    此外,就是贾政对自己喜欢的妾赵姨娘所生的儿子贾环,依旧是简单粗暴的教育,并没有量体裁衣耐心管教,使得自小在赵姨娘身边长大的贾环,没有感受到多少父爱,也没有感受到家的温暖;还在仇视心理下,蓄意推倒油灯烫伤了同父异母的哥哥贾宝玉,闹得贾府鸡犬不宁陷入不可开交的境地。
    至于贾元春、贾探春两个女儿,贾政对她们的教育就更简单、更少温情了。贾元春三、四岁时便被送入宫中,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贾探春尽管也有管家之才,最终也不得不为了家族利益放弃个人幸福远嫁海外,其婚后的孤苦命运同样酿成一曲红楼悲歌。
    三、面对贾母对宝玉的溺爱、王夫人对宝玉的放任纵容,茫然失措束手无策
    德高望重的贾母,这位睿智而又喜欢热闹的老人对贾府的孙辈多是疼爱,主张他们的个性解放,尤其对贾宝玉这个宝贝孙子爱护有加。
    正妻王夫人对儿子贾宝玉也视为心肝宝贝,深怕他受丁点委屈;兼之长子贾珠的过早离世,让王夫人心境悲凉,对贾宝玉更似含在嘴里怕化了,便任由他率性而为。
    这也就免不偏颇失衡。贾母对贾宝玉的溺爱自然是有的,王夫人则表现为放任纵容。
    如贾宝玉不想读书喝酒贪玩、还爱厮混于内帷纵情声色时,贾母和王夫人平时也没有多加管束,确有听之任之的情况。
    在贾宝玉结交戏子蒋玉函,又与丫环金钏调情致使金钏受王夫人责骂便跳井而死后,贾政恼怒之下又得贾环的谎报,便暴打了贾宝玉一顿。也没有因为王夫人的感伤求情住手;当贾母闻讯赶来,怒斥他视子如虫、视子如仇,要带贾宝玉回金陵老家去时,才着了慌,忙着跪求贾母原谅,表示再不暴打儿子了。
    容观而言,贾宝玉厮混于内帏纵情声色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的确需要贾政这个父亲采取有效的沟通、通过正面教育引导贾宝玉改正,但不至于听风便是雨,只管维护自己大家长的权威与作派,就简单粗暴地将儿子往死里打。
    黄金棍下出好人,这也要看具体情况。简单的棍棒教育,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还有,贾政在王夫人面前独断专行,教育宝玉不在一个频道上,与贾母又缺乏有效的商量沟通,一当管教上棘手便破罐子破摔表现出无可奈何的放弃态度。
    这自然是低级的做法,也让自己走上更加尴尬的家教困境:不管,问题堆积;管,也管不了,只留下叹息。
    可见,贾政面对贾母溺爱宝玉,王夫人又是那样的放任纵容,是茫然失措束手无策的,仅是平庸低能的慌乱应对,没有解决实质问题。
    综上而言:贾政这个父亲,当得的确尴尬,自然也很失败,算不上合格。尽管他比起撒手不管的贾敬、荒淫无耻的贾赦要好很多,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