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满村子去借粮食
作者:千山听雨   玄学大佬种田算命捉鬼最新章节     
    “是啊,以前每次回娘家的,都是爹娘和姐姐补贴我,现在能提着几斤肉回去,别提多高兴啊。我终于不是伸手向他们要东西的人了。”
    “大嫂二嫂别这么说,我们是一家人。”
    “娘,有一件事,得你去做。”
    “啥事。你说。”
    “你到村子里去借钱借粮食,除了地主家,其他二十多户,都走一遍,哭穷。顺便透露一下穷得揭不开锅,三个儿媳都回家借钱借粮食去了。把我们家穷的消息透露出去。”
    “演戏?老娘现在家里有余粮,去走这一趟还挺好玩,嘿嘿。但是,万一人家真的从自己嘴里省出一口粮食借给我,我拿还是不拿?”
    “演戏要演全套,自然是要拿的,把待我们好的人记下了,日后我有用得着他们的时候。”
    “什么叫用得着啊?不是念着人家的好吗?”
    “用他们帮忙做工啊,互惠互利的好事。”
    “啊?我们还能请得起人啊?”
    “当然,娘就等着当老夫人吧。”
    “哈哈,我等着。”
    说说笑笑,婆媳之间势同水火的关系不知不觉融化了。
    “还有一件开心的事呢。”李雨微笑眯眯说道。
    “今天开心的事太多了,再说我脑子都不够用了哇。”张翠芬拍着手说。
    “你们闭上眼睛。”
    这么神秘?不过她们还是乖乖地闭上了眼睛,苏西还用手遮住了双眼。
    李雨微把给她们买的首饰拿出来,每个人的都用精美的盒子装着。
    “睁开眼睛吧。”
    她们睁开眼睛,看到四个精美的木盒子,眼中都是疑惑,这种东西,她们见都没见过。
    “娘,这是你的。打开看看。”
    刘氏接过沉甸甸的盒子,眼底湿润,即便出嫁时,嫁妆也没有这么精美的盒子,想必盒子里装着的东西更精美。
    “娘,快打开。”苏西催促道。
    刘氏手微颤,翻开了盒子,正巧是靠近窗户,银首饰被日光一照,散发着温和的光芒。
    “哇,好漂亮啊。”女人都喜欢首饰,都发出同样的惊叹。
    盒子静静地躺着一只手镯、两只银簪,一副耳环。
    刘氏连忙把木盒盖上。
    “小微,这些,是给我的?”
    “嗯,娘操持这个家辛苦了,虽然现在不能戴出去,在家里还是可以戴给爹看的。”
    “诶,你这小妮子,敢打趣娘。不过娘谢谢你,这是我这辈子最好看的首饰。”
    “大嫂、二嫂、三姐,你们的。”
    “诶,谢谢弟妹。”
    三个女人年龄都不大,最大的张翠芬也就二十八岁,王菊二十五岁,苏西才二十二岁,都是如花般的年龄,却被生活磋磨得比实际年龄老了好几岁。
    身上都灰扑扑的,一件首饰都没有,头上天天用一根木棍子削的发簪。出嫁时那一支薄得变形的银簪子,也在家里最难的时候贡献出去了。
    “好美!”她们每个人都爱不释手地翻看自己一副独一无二的首饰,至少在家里是独一无二的,李雨微给她们挑的都不同款式的。
    她们马上试戴了,手镯是可以调节大小,越看越喜欢。
    发簪直接插上去就行。
    古代每个女子都会从小打耳洞,她们即便没有耳环,也一直用茶树枝削得细细的占着耳洞。所以这会把树枝拔出了,戴上了耳环。可惜,没有镜子。只能从对方口中知道很好看。
    “娘,娘!”
    苏西的女儿张二丫在外面喊。
    “二丫可能饿了。我得先出去了。”
    苏西匆匆把首饰收回盒子里。
    李雨微拉着她。
    “娘,你先去哄二丫,顺便在院子盯着外面有没有外人经过。给我们把风。”
    “行!”刘氏把盒子揣怀里,推门出去,警惕地环顾了外面一周,并没有发现外人。
    “外面没人,你们赶紧把东西归置好。”
    当日,大嫂二嫂赶工到晚上,把自己的一身棉衣棉裤赶出来了,还给李雨微也做了一身。刘氏和苏西紧着孩子的,也各赶了两身出来。
    第二日一早,刘氏看到有几个人路过家门口时,就扯着大嗓门在家院子里骂儿媳妇,锅都解不开了,生了那么多丫头,不用吃不用喝吗,还不回娘家借钱借粮食去?
    张翠芬和王菊抹着眼泪,背着背篓离开了家。
    只有李雨微,出门的时候还跟刘氏吵了一架,都跳起来骂对方,张翠芬和王菊心里直夸她们演技好。
    什么演技?老娘本色出演!
    路过的几个大娘,都是村里最嘴碎的,狗经过她们视线都被讨论祖宗三代那种人。
    “呦,刘大姐,再穷也不能让儿媳妇回家打秋风啊。”
    “就是啊,给龙尾村留点脸面吧。”
    周大娘记恨李雨微挖树,越说越难听。
    “哦,还有脸面啊,那看来你们家富裕啊?走,苏西,拿篮子,去周大娘家借粮食去。”
    “诶,好咧娘!”
    “去我家借粮?跟你很熟悉吗?”周大娘跑出了残影。她的老闺蜜们也迅速离开。
    刘氏和苏西,挎着篮子,一路上都跟人说,周大娘家富裕,接粮食去,回头再挨家挨户借,让他们先别出门。
    什么?这年头确实穷得不用掩饰,但是让村里人在家等着自己上门借粮的,前世今生都头一遭见识!
    刘氏要满村借粮的消息,顷刻传遍了村里二十多户人家,许多原本已经开了大门,都以雷电速度关上了。
    刘氏带着苏西扫荡了整个村子,只有三家借给了她。
    一家是苏三和的堂弟苏四和家,他们家也是男子都上战场了,但家里好歹还有十五岁以下的几个孙子能干活,见三嫂刘氏这样难,给了一袋子他们晒的菜干。
    省着点,也能吃好几天的。
    第二家,是跟刘氏关系好的黄大娘家,夫家也姓苏,是苏三和的堂哥苏二和。
    他们家也是几个半大小子,家里养了不少鸡,给十三只鸡蛋。
    第三家,就是村长家了,作为村长,他很清楚苏家的情况,让儿媳妇装了些冬笋、野菜干、两斤粗粮。
    在大家都吃不饱的情况下,算是很大的人情了。
    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刘氏按照李雨微说的,把人情都记下来。
    李雨微这边,先去一趟镇子上,直奔平安街。
    “李大师,你可算来了。”莫大爷坐在她之前的摊位上,见她来了,连忙起身。
    “哈哈,莫大爷,你儿子回家了吗?”
    “嗯嗯,回来了,回来了,我拿着他的户籍贴去把人要回来了,那山上的人见挽留不住,也放了人,我给他们留下十两银子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
    “合家团圆,恭喜莫大爷了。”
    “这多亏了李大师神机妙算啊,老夫昨日到家,今日是专门来答谢大师的。”
    说着把一个竹篮提起来双手送到李雨微手里。还悄悄把一个荷包也放到她手中。李雨微感觉,应该有十两银子。
    李雨微把荷包轻轻推回去。
    “莫大爷,之前给了卦金,我们的因果已了,不必如此。”
    “大师,寻回儿子,对我家里意义非凡,你不收下,我心里不好受。一定要收下。”
    客人心甘情愿给的,是可以收的,并且这个冬季肯定会有很多人挨饿,自己收着,必要的时候去救济百姓也可以的。
    莫大爷告辞的时候,李雨微察觉到他眼底还有忧虑,便喊住他问还有什么烦心事。
    莫大爷看了四周,只有那个失明的乌大师在摆摊,对面两个神棍都不在。
    便压低声音说:“李大师,不瞒你说,我儿子回来后,还是没有想起往事,虽然人回来了,但对我们并不亲近,而且,唉,他坚持恢复记忆之前,不跟媳妇同屋而眠,对我们也是孝顺中带着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