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渝州府城(一)
作者:微风入星辰   墨入云霄最新章节     
    石墨一行人赶着马车到了渝州府城外,城外倒没有看到几个难民,不过想要进城得排队。
    石墨她们排着队到了城门口,守城的士兵说,“交钱,一个人一百文,马车五十文!”
    石墨坐在马车里听的清清楚楚,进城要交钱,一个人一百文,马车也收费,这不是明抢吗?
    不交钱就不让进城,石墨咬着牙拿了二两银子给了立春,立春把费用交了,一众人这才进了城。
    石墨这个气啊,来一趟渝州府城,她花了近二两银子入城费,难怪难民都往东走,这么贵的入城费谁掏的起啊?
    渝州府城里人很多,石墨她们找了一家客栈住了下来,虽然这房钱比别的州府贵了一倍,可是那也得住啊!毕竟人得休息,马也得吃草。
    石墨打赏了给她房间送水的伙计二百文钱,问伙计,这难民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进城还要收费?
    那伙计把布巾往肩上一搭,对石墨说,“小姐,一看您就是远道来的,我跟您说,您问我,算是问对人了!
    这难民啊,都是从西州过来的,怎么说呢,这西州府地区连着两年大旱,也不能说是颗粒无收,收还是收了点。虽然老天爷不给饭吃,可是官府的税收是丝毫没减。去年,西州的百姓咬咬牙挺了过来,可今天就挺不过去了,官府收了粮税,这老百姓还欠了官府的税粮。这百姓们没法了,就开始举家逃难。
    这肃州府也有旱情,但是没有西州府厉害,但是肃州府见西州府都旱成这样了也没有开仓放粮,就也不管逃难的百姓。但是为了不让西州的百姓停滞在肃州,那肃州知府就在城门口收费,每人进城费二百文,这样,许多到肃州的百姓就没有进城,停在城外。
    那肃州府城下面的县镇,有样学样,也开始在城门口收费,许多难民就想去附近的村子,村民们怕难民去了抢他们粮食,就不让难民入村,没办法,西州的百姓就往咱们渝州府来了。
    知府大人刚来始还安排人施州救济难民,可是人太多了,实在是救不过来,就干脆也学了肃州知府,开始在城门口收费,这才逼的一些难民往豫州府和其他州府去了。
    你来的时候应该看到路上有不少难民吧,我跟您说,这城门口收费也就才三天,让您给赶上了。现在,这城里什么都贵,那些曾经进城的难民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得走了,这城里没有银子可以说是寸步难行!
    小姐,我和您说,您别在往西走了!我听经商路过的客官说,鲁国那边这两年整个鲁国都闹旱灾,这西州和鲁国交界,所以沾了旱灾的边。听说,”那伙计凑到石墨耳边说,“听说鲁国估计要攻打大周了,估计是没吃的了,要过来抢!”
    “真的假的?这事可是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啊!”石墨说。
    那伙计又把布巾拿在手里,搓了搓说,“小姐,您要是不到渝州府,您知道西州闹旱灾吗?这旱灾这事,那些官员压根就没上报。谁都知道,当今皇上对官员很严厉,曾经杀了不少官员,这旱灾一事,弄好了丢官,弄不好丢命,您说,哪个当官的不爱惜自己的命?”伙计说完,就打开门退了出去。
    石墨喊来立春,把刚才伙计说的话和立春说了一遍,对立春说,“这是一百两银票,你派两个人骑马回去给我爹报信,把我刚才对你说的话传给我爹,让他提前准备好,明白吗!”
    “小姐,这马骑走了,这马车怎么办?再说,让人传话,小姐你不如写封信给墨爷送回去!”立春说,
    石墨看了看立春,对立春说,“不是我不想写信,而是这内容太敏感,如果一个不慎,落到旁人手中,怕是麻烦了。现在只能口口相传。
    你记住,第一,西州旱灾,第二,鲁国发兵。算了,你先去安排,你把准备派回去的人叫过来,我对他们说。
    你去安排马匹的事情,给他们带好路上的吃食,去吧!”
    立春拿着一百两银去安排了,很快立秋和立冬敲响了石墨的房门,石墨让两人进屋,又把事情详细的说了一遍,让二人尽量把她的原话传给她爹。
    立春拿着一百两银子去了牛马市场,他得去买两副马鞍。
    到了牛马市场,立春发现,这牛马市场的马都贵了很多,用马贩子的话说,现在的草料精贵,成本高,马的价钱自然要上涨。
    立春回到客栈,把马匹价格跟石墨说了,石墨对立春说,“无妨,没有马,买骡子也行,不必这样纠结。你让立秋立冬多带着吃的,这一路回去,怕是不会安生。让他们带好防身武器。”
    立春听了石墨的话,就去安排了。把买完马鞍剩下的银子都给了立秋立冬,让立秋立冬路上小心些。又让客栈的伙计给二人准备了一些馒头烙饼。
    立秋和立冬也仔细的准备,他们知道这次他们要报的信很重要,他们不能有闪失。天刚蒙蒙亮,立秋和立冬就骑马出发了。出了城门,俩人就快马加鞭一路往京城奔去。
    石墨此时有些纠结,她现在要怎么办?回去,那是不可能的,她不能就因为碰到了灾情就打马回府,她出来是挣钱的,不是赔钱的。
    石墨觉得在客栈待着也不是办法,就带着春音她们出了客栈,去街上转悠。
    现在,渝州城里只要和吃的有关的都涨价涨的厉害,但是和吃的无关的就不行了,哪怕是降价也无人问津,比如瓷器,玉器之类。
    石墨看着珠宝玉器行里有一个妇人带着一群丫鬟一口气购买了五千两的玉器珠宝,就跟店里的伙计打听对方什么来路,怎么这么有钱?
    那店里伙计对石墨说,“小姐,你别看那人带着这么多丫鬟,她其实就是四海粮铺田老爷的一个小妾,听说非常得宠。这不现在粮食涨价涨的厉害吗,估计是赚了不少,不然不会一下子就买了这么多首饰。”
    “这卖粮食能赚这么多银子?”石墨有些惊讶,这粮食价钱就十几文,怎么就能赚那么多银子?
    那伙计看了石墨一眼说,“小姐,您这就不懂了!现在米、面价格涨的多厉害,虽然看起来一斤也有多赚了十几文钱,但是基数大啊,这多了不就赚的多了!”
    石墨对经商没有天赋,听伙计说完,还是没太理解。但是她不能再问了,再问就显得她蠢了。因为在她的认知里,一个粮铺,能有多少粮食,地里的产量就摆在那,除了要交的粮税,又能有多少粮食能卖,这粮食一年产一次,卖就要卖一年,怎么卖粮食就挣了大钱了?不懂!
    不过石墨觉得,这田老爷赚了大钱,不行她就跟田老爷借点银子花花,反正田老爷发的是国难财,谁花不是花。
    石墨让秋音和冬音留下来盯着田老爷的小妾,看看田老爷住在哪,要是条件允许在看看田府的地形,记清楚了回来禀报她。
    下午,冬音和秋音回来了,她们没有进田老爷的院子,因为田老爷请了不少护卫,白天实在是进不去。
    晚上,石墨换上了一套夜行衣,带上已经都换好衣服的冬音和秋音,悄悄出了客栈,直接就往田老爷的宅院奔去。
    立春得知小姐带着冬音和秋音出去了,就有些着急,就让立夏他们分散出去在客栈附近,如果小姐有事好接应。
    石墨和冬音秋音到了田老爷宅院的后院墙,石墨让俩人在这等着,如果出了意外,让她俩在进去接应她,她自己一个进去。
    冬音和秋音有些不放心,但也清楚的知道,她们俩的功夫不如小姐,没准进去了还会拖后腿,就听石墨的吩咐,蹲在了墙根处。
    石墨三两步助跑,一下子就上了院墙,石墨在院墙上先看了一下地形,看看附近有没有护卫在巡逻。见到没人,石墨下了院墙,然后又快速的上了后院的一个屋顶。
    这后院里的宅子,基本上都是一个挨一个,石墨趴在房顶上观察,看到有一个院落的灯笼比其他院里的灯笼多,就悄悄的跑去了那个院子的房顶。
    石墨趴在房顶上,耳朵贴在瓦片上就听见一个妇人生气的说,“你再去看看,怎么老爷还没过来?肯定是哪个多嘴的和老爷说了什么?”
    “是!”石墨听到丫鬟的应了一声是,然后就看到丫鬟走到院子,随后就出了院门。
    石墨的目标是田老爷,就起身跟着丫鬟顺着房顶向前院走去。
    那丫鬟走到一个月亮门处,就被守门的护卫拦住了,那丫鬟显然和那护卫认识,就听那丫鬟说,“石头哥,月姨娘让来请老爷,你就让我进去吧!月姨娘一直在等老爷,如果我没有把老爷请过去,今天怕是不好过去!”
    “翠枝,不是我不让你进,老爷在谈要事,吩咐任何人都不能进。要不你在这等着,你看,太太的房里的喜鹊也在那等着呢!”
    “哼!你以为叫一声石头哥就能进去,你的脸可是真大!”那喜鹊讥笑着说。
    石墨没心思看小女儿家斗嘴,就非常小心的爬上前院的屋顶,生怕弄出声响惊动了守院的护卫。
    石墨在房顶上,看不到下面的情景,就只能把耳朵贴在瓦片上仔细听。
    石墨爬到了一间屋子的房顶上,听到房间里有声音传来,但是听不清,就小心的用两把匕首别住上面的瓦片,然后把下面的一个瓦片挪开,露出一道缝,通过房顶的梁架看到有一个穿着军服的人在和一中年男人小声说着什么。
    因为房梁的遮挡,石墨没有看到人脸。石墨有些皱眉,怎么这田老爷会和军队上的人有来往?难道,现在军队都自行采购粮食了?
    过了没一会儿,那穿着军服的人就告辞走了。田老爷只是把人送到房门口就又转身回了房间,石墨就见田老爷走到一个地方不知道做了什么,停留了一下,然后才吹灭了油灯,走了出去,关上房门,石墨听到落锁的声音。
    石墨看到田老爷走了,就把瓦片复了位,想着怎么才能进去房间。屋顶是下不去的,这瓦片一片扣一片,想要下去可是个大工程。现在只能把锁打开,从门口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