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目光瞄准电路板。
作者:法暴   大明:开局我跟朱元璋谈人丁税最新章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户部侍郎郭恒为主导的案件审问下来,一桩桩、一件件让朱元璋顿感震惊。
    接连几天的审问,牵连人数丝毫不亚于前些年的胡惟庸案,甚至犹有过之。
    “真是欺人太甚,大明怎么就出了这么多的国之蛀虫,看看,这贪污之数简直是令人咋舌,这都快赶上大明一年的税收了。
    这是要给咱搬家呀!好好好,好得很呐。”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部官员大都有所牵涉,连带着大明各地布政司也在刑讯逼供中被攀咬而出,锦衣卫诏狱中人满为患。
    朱元璋看着锦衣卫送来的行刑审批,朱元璋直接御笔批示,决定了一众官员们的命运。
    首先便是礼部尚书赵瑁、刑部尚书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工部侍郎麦至德等,直接就被弃市杀头。
    不过仅仅如此根本难消朱元璋的怒气,整个朝堂上但凡牵涉其中的基本上就是难逃一个死字,受牵连的人数不知凡几。
    光是头一批被处决的就有好几千人,此时似乎只有杀戮才能平衡朱元璋心底里的那个气,全国各地,朱元璋派出的锦衣卫多得很,前往各地捉拿涉及其中的官员以及其家眷。
    大明各地笼罩在腥风血雨当中,官员们无不战战兢兢,至于杀掉这么多官员会不会影响政务运转,朱元璋不是没有考虑过这方面的问题,只不过贪官们的所作所为让他实在是有些忍不了了。
    这已经不能用欺人太甚来形容了。
    从应天城流放的人就更多了,大都是牵涉郭恒案中的官员家眷,能够留他们一条命已经算是朱元璋“仁慈”了。
    接连半个月,朱元璋大部分时间就在盯着郭恒案件的始末,随着时间的推移,送上来的奏本也是越来越多,牵连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实在是触目惊心。
    “杀,给咱杀,给咱剥皮萱草,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做的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他们是怎么敢的!”
    朱元璋震惊无比,没想到大明建国才十八年,就出现如此多的蛀虫。
    ...
    开春,天气稍稍转暖,海面上,一艘战船上,燕王妃徐妙云还是被徐平安派人给接了出来,燕王妃想要出门,虽然有护卫陪伴,可想要出远门不是那么容易的。
    这还是徐平安以父亲徐达病重为由,这才把姐姐燕王妃给接到,即便燕王朱棣再想阻拦,这种事情上也不会多说什么。
    “娘亲,咱们这是要去哪啊。”
    朱高煦有些好奇,五岁的孩子正是好奇心十分重的时候,一旁就是小胖墩朱高炽,七岁年纪就已经显得很胖了。
    燕王妃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出发,而燕王则是诏故不得擅离封地给限制住了,根本就不是他想去哪就去哪。
    而此时,徐平安正带着徐青跟刘清的研究团队在制作新的材料,电路板,这东西是大部分技术跟科技的必需品,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不就是从好几间房子那么大嘛。
    徐平安也没有奢望自己能够一下子就做出来十分先进的东西,也只能是给徐青跟刘清他们这两个研究电力方面的团队一个研究的方向。
    “电路板本身就是由电阻性很好的材料,然后用导电性很好的材料进行刻化,从而进行各方面的信号转化,电路闭合跟断开。
    而电又跟电磁波彼此相互牵连,所以,无线电报机以及我之前跟你们提及的千里传音都离不开这个东西,原理就是......
    而无线电传输有需要放大信号,所以想要实现千里传音,还需要建立信号放大的设备,这东西...”
    徐平安耐心的给徐青、刘清他们的团队三百多人讲着课,徐平安负责引路,而这两个团队负责把具体的东西给研究出来。
    自从徐平安带着他们把有线电报机给研究出来后,他们就像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一样,细小的铜丝连接上一个个刷好的电路板,顿时就变得神奇了起来。
    “好了,原理就是这个样子,材料呢,书上都有,你们照着试验一下。”
    徐平安交代着具体情况,科技改变生产力。
    “少爷,我觉得得再批一块地给我们使用,专门用来生产电器元件才行,您说的这些,原理虽然我们都懂了,可真正要制作出来,还得...”
    刘清看了一眼一旁的徐青,当即就提出了要求。
    “3号地,早就给你们准备好了,具体的加工找魏小年吧,他现在专门负责机床,即便现在用不到很小的电器元件,可把电器元件缩小是以后发展的方向,等什么时候,一个电器元件是一座房屋,你们把整个辽东半岛这一块都刻化进小小的一块电路板上,那你们就算是达到我最终的期许了。
    这科技研发奖我一直给你们留着,目标也很明确,攻克一个,我就给你们发一次奖金,论难易程度来发奖金,努力吧,诸位。”
    徐平安打着气,他早早的就设置了科技研发奖,就等着给工匠们发奖。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各位,行动起来吧,今年的奖金就看各位的了。”
    刘清招呼了一声,带着团队就离开了,而徐青也不甘示弱,带着团队继续研究他的电池去了,虽然这次的重点是无线电报机跟电路板,可电跟磁的关系是互通的。
    有一些内容是重叠在一起的,有了理论支持,剩下的就是一次次的试验了,说不定什么时候,两个团队还得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至于学徒们,根本就没资格来听课。
    不是徐平安不教,而是两个团队的人已经足够多了,再来人讲课的效果就差的多了,而且学徒们的底子太差,来也是浪费时间罢了。
    这个世界是不缺人才的,如今这个时代,大明的工匠绝对是整个世界独一档的存在,若是他们都解决不了,那其他地方的人就更没有可能了。
    也就是从郑和下西洋开始,中原的各种知识以及典籍才陆陆续续的传到了西方,就比如所谓的阿拉伯数字,也只是汉字连写而慢慢演化出来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