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太子何故谋反?
作者:黑瞳使者   我刷的短视频通古代,古人看麻了最新章节     
    「国家治理上,李世民厉行节约,劝课农桑,让百姓们休养生息。」
    「官员选拔上,完善了科举制度,让寒门子弟看到了希望,也让大唐得以源源不断的向各地输送人才。」
    「政治上,中央朝廷延续了三省六部制,达到三省互相牵制的成效,地方上则沿袭了郡县两级制,全国分为十个道,方便管理。」
    看着李世民的种种举措,杨坚脸上笑开了花。
    不愧是我儿,就连政策都是在朕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这就是所谓的子承父业!
    他撒开李渊的手,赶忙发了一条弹幕。
    大隋杨坚:“我儿杨世民不愧为千古一帝,爹看好你!”
    贞观年的李世民,本来还沉醉在大唐的宏伟霸业中,这条弹幕一出现,他懵了。
    什么情况?杨坚为啥会管我叫杨世民?我啥时候姓杨?还成了他儿子?
    开皇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可描述的事情?我亲爹李渊呢?不会被宰了吧?想到这李世民的冷汗都下来了。
    「李世民还命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利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一部严密而完备的法典——《贞观律》,这部法典后来发展为《唐律疏议》,成为后世王朝的法律蓝本。」
    「别的朝代打仗都是越打越穷,大唐却不同,反而越打越富,打出了贞观盛世。贞观年间,四夷宾服,万邦来朝,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大唐俨然成为了亚洲的中心,番邦之民皆以穿唐衣、学唐语为荣。」
    画面中,长安城宏伟富丽堂,街道上一片繁荣祥和的景象,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百姓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番邦的客商载着各种商品往来不断,他们操着一口流利的唐语,与本地商人讨价还价。
    不少朝代的百姓,看着光幕中大唐人的富足生活,神往不已。
    刚刚经历安史之乱的流民,看着大唐往日的繁华,扼腕叹息,匆忙地踏上逃亡的旅途。
    「再英明的皇帝,到了晚年也难免糊涂。李世民也是如此,他在立储的事情上犯了犹豫。」
    「早在李世民登基之时,就册立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李世民对他寄予厚望。怎料李承乾经历了一场大病,患上了足疾,加上后来长孙皇后去世,压力越来越大,性格开始变得乖戾,不仅穿上突厥服饰装作突厥人,跳起胡舞,甚至试图刺杀自己的老师,还偷偷圈养起了男宠。一系列骚操作让李世民大失所望。」
    「与此同时,他的弟弟李泰却越来越受宠。李泰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孩子,与李承乾同为长孙皇后之子,李世民封他为魏王,其他的孩子的封地最多不过几州,李世民却给予他二十二个州的封地,还准许他留在长安不就藩,每次外出巡幸都要带上他,特准他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招揽天下名士,甚至想要他搬进武德殿居住。」
    「李世民种种偏心的行为,让李泰对太子之位有了想法,大臣们纷纷站队,李承乾越来越惶恐,终于有一天李承乾再也坐不住了,策划刺杀李泰,不料阴谋暴露,他的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不得不兵行险招。」
    光幕中,李承乾一脸决然。
    他扫视在场众人,这些都是东宫心腹。
    他缓缓开口道:“我欲效仿父皇玄武门之事,你们可愿意跟随我?”
    “我誓死跟随殿下!”
    短暂的沉默后,侯君集的女婿贺兰楚石带头表态。
    众人见状纷纷附和。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与众人歃血为誓,谋划谋反事宜。
    武德年间。
    天策上将李世民愕然的看向光幕,他怎么也想不到,他那个聪明伶俐的长子有一天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哈哈哈!没想到啊!你也有今天!李世民你弑兄夺位活该遭此报应!感谢苍天,让我活着看到了这一幕,真是痛快!”
    李建成仰天长笑,状若疯魔。
    李渊静静地看着陷入疯癫的儿子,心中悲凉。
    他的儿子李世民靠着谋反上位,孙子也跟着效仿,帝王之家难道就没有一点亲情么?
    他瘫软在龙椅上,怀念起了曾经的时光,那时他们还是亲密无间的一家人。
    「然而,李承乾的计划还没有执行,就宣告破产。他手下的纥干承基两头押宝,还参与了李世民第五子李佑的谋反计划。李佑率先谋反,失败后纥干承基受到牵连被抓了起来,为求自保,他揭发李承乾谋反。李世民听后大为惊怒。」
    光幕中,李承乾被甲士带了进来,李世民怒不可遏。
    “混账东西!为什么要谋反?”
    “为什么?”
    闻言李承乾冷笑一声,直视李世民道:“父皇难道不清楚么?”
    “是朕在问你!你身为太子为什么要谋反?”
    李世民站了起来,指着李承乾怒道。
    “我知道我在父皇心中,早就不是太子了!太子是您一直偏袒的魏王!”
    听到回答,李世民沉默不语。
    李承乾看着沉默不语的李世民,绝望地转身,狂笑着,一瘸一拐地走出大殿。
    只给李世民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
    李世民颓然地跌坐在龙椅上,直到现在,他才深刻体会到当年李渊的无助与彷徨。
    「贞观十七年,李承乾意图谋反,李世民下诏废黜李承乾,将其废为庶民,流放黔州,不久后李承乾忧愤去世,享年二十九岁。大将侯君集参与谋反,处斩,李世民命凌烟阁保留其图像,念其功劳仅将其妻儿流放岭南。」
    「纥干承基因告发有功,被任命为佑川府折冲都尉,封平棘公。」
    「为了避免后世子孙效仿李泰谋划太子之位,在长孙无忌的争取下,李世民最终选择他与长孙皇后的第三个儿子李治为太子。李泰降为东莱郡王,前往封地就藩,多年后忧郁而死,死时不过三十二岁。就此,这场太子之位之争终于落下帷幕。」
    贞观年间。
    “这都是朕造的孽啊!”
    看完这场闹剧的李世民,仿佛苍老了好几岁。
    “都是朕的错!如果朕早做决定又怎会有后来的事!”
    李世民静静地坐在龙椅上,陷入深深地自责。
    “陛下!您不必愧疚!”
    就在此时,魏征的声音传了过来。
    “魏征,你不必安慰朕。”
    “陛下,您还有时间去改变这一切!”
    魏征提醒道。
    闻言,李世民浑身一颤,振作起来。
    对啊,如今才贞观三年,朕还有大把的时间改变这一切。
    “承乾!青鸟(李泰)!稚儿(李治)!朕一定会改变你们的命运的!朕绝对不会让你们重蹈覆辙!”
    听到这话,长孙无忌有些郁闷,他觉得李治的命运不需要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