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横扫边疆定乾坤(节7)
作者:做梦小侠   穿越成了佘太君,爆改杨家将最新章节     
    接下来几天,钱琛和王怀德把辽军的动向跟城内百姓宣扬,并且由百姓自己选择是否跟宋军离开,迁移到代州境内。
    要说在北宋初期的时候,幽云十六州的汉人是非常认同大宋的,尤其是靠近宋辽边境的百姓,据说田重进取蔚州,就获得了城内百姓的大力支持,甚至有民间义士自发截断辽军粮草。
    应州城百姓纷纷响应钱琛和王怀德,拖家带口向大石谷迁移。而钱琛和王怀德则安排宋军伤兵押送城内粮草送往大石谷。
    云镜媳妇安排大石谷内金花卫和老卒们接应,并且在大石谷中段,两旁山上平缓处安置百姓。
    并且从百姓当中挑选青壮三千余人,分布在大石谷两个进出口处。当初辽国应州节度使举城投降,城中的武器甲胄都保存完好。这次也都运到了大石谷,两边谷口布满了弩箭。
    前后二十余日,应州城百姓基本完成迁移,在大石谷山坡上伐木取材,建了不少简陋的木屋,应州城运过来的粮食满足这些百姓半年所需,没有问题。
    金花卫随着最后一批应州城百姓也回到了大石谷中。辽军到现在都没有大军过来,有些出乎意料。
    随着各地战报传来,对于整个北伐战场的态势有了进一步了解。
    东路军曹彬接到太宗皇帝诏令之后,因为麾下众将立功心切,竟然集体要求重新打回涿州,而曹彬没有办法节制众将,被裹挟,再次向涿州转进。
    这次结果更加让人瞠目结舌,东路军再次返回涿州的行动计划,是辽军耶律休哥也没有想到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这次突然转进涿州,违背了太宗皇帝诏令,也打了耶律休哥一个措手不及。
    初期,还真让东路军再次占领了涿州城。但是辽国的援军从没有停止,这也就是萧太后的魄力,举全国之力应对大宋北伐。
    耶律休哥在第一次击败东路军之后,就分兵支援耶律斜轸,等东路军曹彬违抗诏令,重新占据涿州城的时候,宋军探马就发现辽圣宗和萧太后率领辽军主力已经逼近涿州城。
    这一下让东路军上下慌了神,曹彬部再次放弃涿州城,只能按照太宗皇帝诏令,向东路军米信部靠拢,期待与米信部汇合之后,共同抵御辽军主力。
    但是此时的东路军曹彬部的士卒由于连日缺粮,加上曹彬无力节制麾下将领,导致在撤离途中,因为恐慌,各部将争前恐后逃离。
    这种混乱被辽军察觉,耶律休哥也是大胆,在辽圣宗与萧太后的主力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又派出小股骑兵,继续骚扰,迟缓东路军退兵的步伐,牢牢粘住曹彬的部队。
    而萧太后的辽军主力获悉东路军混乱情况,派出精锐骑兵,加速追赶。耶律休哥的小股骑兵骚扰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等到萧太后精锐骑兵赶到的时候,在涿州城西南,易州东北,新城北,一个叫做岐沟关的地方截住了东路军曹彬部。
    曹彬没有办法,在平原上面又无险可守,只能把军中运粮车联结一起,来防止精锐骑兵的冲击。
    接到的最新战报,曹彬被耶律休哥包围在岐沟关。佘太君看到这个战报的时候,心里也不禁感叹,大宋最精锐的士兵,就要葬送在这帮蠢人手上了。
    再看中路军田重进部,拿下蔚州之后继续北上,在蔚州城北不远处遇到耶律斜轸的第一批援军,经过艰苦鏖战,击退了这批援军,但是中路军伤亡惨重。
    耶律斜轸的军队撤走之后,中路军也无力继续北上。
    不过,这也是此次应州城百姓撤离二十余日,没有辽军过来的缘故。可以说田重进阻止了耶律斜轸分兵布局应州、朔州等地。
    有意思的是,这段时间的收到的战报,暂时没有西路军的消息。按照之前的战报,太宗皇帝派使者宣布诏令,因中路军和东路军进展迅速,质疑为何西路军迟迟未能攻克云州。
    此后,潘美和杨业部迅速拿下应州和云州,兵锋已经指向新州(今张家口)。但是局势变幻莫测。
    等到中路军损失惨重无力北上,东路军被辽军包围后,此次雍熙北伐,从战略上面已经宣告失败。
    目前只有西路军的实力相对完整,据说太宗皇帝已经下诏,准备召回西路军,与中路军汇合,希望能够击败耶律斜轸,然后再联合东路军应对耶律休哥。
    嗯……上面这段分析,实际是繁峙县守仁县令的手书中所述。因为还没有等到西路军战报传回,太宗皇帝得知东路军和中路军惨败的消息后,迫不得已,再次派使者通过雁门关追西路军颁诏去了。
    但是守仁的手书中,对这个应急的战略规划并不看好。他认为,当辽国萧太后与辽圣宗反应及时,并且全国动员援军的时候,就已经证明开战之前,太宗皇帝期望的辽国因国主刚死而政局动荡的情况并没有出现。此时就应该考虑局势有变的时候,宋军如何防守,保住现有的胜利。
    应州城百姓在大石谷中大兴土木,把基建搞的热火朝天。到了四月中的时候,大石谷已经根据地形建好了大小十余个村落,有些性急的百姓,都已经开始种上了庄稼。
    按照原来的计划,在大石谷中只需要隐藏半年时间,等大战结束,应州城百姓就可以归于代州。而原本城中粮草应付这万余百姓半年时间,绰绰有余。所以,金花卫与宋军都没有考虑到种植的问题。
    后来有擅长农事的百姓跟云镜媳妇反映,清明前后正是种瓜点豆的关键时间,原来在应州城种下的小麦,因为战火,很有可能就绝收了。
    农人们就期望在这大石谷中抓紧时间,种些大豆,瓜果,甚至有带了麦种的老人,尝试在山中种植。
    佘太君一听,这是好事啊,两辈子都没有低头看过百姓田中事物,没想到在战场上到要考虑这些。
    干脆让云镜媳妇把这些老农人集中起来,就在这大石谷中寻找合适的地方,开始种下了大量的瓜果蔬菜。又把所有这些农事,全部交给这几个老农管理。
    一开始还把那几个老人吓一跳,到老了,居然还当起官来。虽然云镜媳妇一再解释,这就是临时为了便于管理,让几个老人负责这些事情。
    但是这对这些汉人百姓来说,头一次有机会做官员做的事情。过去在辽国治下,汉儿百姓就是牛马奴隶。因此,这些人干劲十足。消息传开之后,家家户户,男女老幼都兴奋起来,除开选入防守谷口的三千青壮,都齐齐上阵开荒垦田。
    当这些消息被那三千青壮知晓,顿时士气都不一样了,这倒是始料未及的收获。
    …………
    雍熙三年四月二十六,晨,佘太君正在营帐中翻阅战报,云镜媳妇忽然匆匆赶来,大石谷两头的进出口都发现有辽军骑兵踪迹。
    佘太君心里一惊,走到地图前细细查看,在大石口发现辽军骑兵,是正常的预料中的情况。为什么在砂石口也会发现辽军骑兵的踪迹,这个就不同寻常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可是没有这个事情记载的,难道因为田重进而发生的改变,依然在影响着。
    她马上低头查看最近的战报,按照时间顺序一点点的检查。最后一次关于中路军的战报,就是说田重进与耶律斜轸的第一批援军两败俱伤,然后辽军暂且退走,而田重进无力北上,退回蔚州城休养。
    这之后的日子,没有收到任何关于中路军的情报。要知道,经过老头客栈之前的迅猛扩张,尤其重点布局在边关三州,其情报传递能力是非常强大的。
    而金花卫的情报来源,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边关战报的传递人员。因为北宋初立,从边关到京城的驿站没有完善,越靠近汴京,驿站设施完备。但是靠近边关的地方,有些时候还不如老头客栈方便。再加上太宗皇帝御赐【老头客栈】,以及客栈从大厨到伙计都有伤残老卒,这些人往往与边关的将士有关联。所以,只要是边关战报,老头客栈往往很快得到消息。
    二个是朝中的八贤王,太宗皇帝御驾离京到大名府的时候,除了必须要留在汴京的几个重臣,其余大部分朝臣都被太宗皇帝带着,其中就包括了八贤王。
    从人心阴暗的角度考虑,太宗皇帝估计也担心,留着八贤王在汴京,万一自己有个三长两短,那么下一个皇帝就是那八贤王了。
    所以,当太宗皇帝御驾到了真定府(今石家庄)的时候,八贤王也在。而解语媳妇从杨府中派出的管事,一直跟着御驾,太宗皇帝在大名府时,这个管事就在大名府的老头客栈,当其移驾到真定府时,这个管事也跟到了真定府。
    一些消息就是通过八贤王传达给老头客栈,而后汇报到金花卫这里。
    最后一个情报来源,其实是到了代州之后,五台县令和繁峙县令主动发来。尤其是繁峙县令,早早就猜到了金花卫来到边关的目的。
    又因为是六郎的同窗,所以不仅仅传递消息过来,有时候还会把自己对于战局的分析都发过来。这繁峙县令贾诚,确实有宰执之才,很多的分析令佘太君对雍熙北伐有一个宏观的认知。也因此,她早早把贾诚视为第一个要拿下的杨府女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