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祭天大典(一)
作者:一只猫鬼   谋国:海晏河清最新章节     
    如果是澹台衍或者澹台境站在相同的位置上做出这番谋划,那不稀奇,因为他们手上掌握的信息足够多,能够调动的人脉足够广。
    可蒋晋之,既没有信息获取渠道,也没有任何人脉资源,一个小小七品主簿,无靠山无背景,却敢明目张胆算计一朝太子。
    有胆识,有谋略,最重要的是,他已经彻底得罪了太子。
    一朝太子想打压一个七品主簿,就像碾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他必须寻求一个庇护之所,而澹台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
    自看完澹台境的折子后,昭仁帝已经干坐了近一盏茶的功夫,他在思索到底该不该用蒋晋之。
    如果澹台境未曾举荐,那昭仁帝自然钟意于他;可蒋晋之一旦出现在澹台境的举荐名单上,那昭仁帝的心思就会不自觉地拐向党争。
    天兖朝的朝堂,不该成为党同伐异的擂台。
    \"陛下,礼部尚书袁梅恪求见,说是为了祭天大典一事。\"
    \"祭天大典……\"昭仁帝捏了捏眉心,神情郁郁,\"朕差点忘了,传他进来吧。\"
    ……
    \"微臣礼部尚书袁梅恪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爱卿平身,祭天大典筹备得如何了?\"
    \"回禀陛下,一应流程已核实清楚,所有环节也已筹备妥当,微臣今日便是来向陛下汇报此事。\"
    昭仁帝接过袁梅恪呈上的奏折,紧缩的眉头终于微微松开,满朝上下,还是有不涉党争,认真做实事的官员的,这令他稍感欣慰。
    \"爱卿做事,朕再放心不过。\"昭仁帝细细看着奏章,脑海中闪过近期纷繁的人事,处处可见党同伐异的影子,若不加以遏制,朝中势必会陷入党争的你死我活而疏于实政,要想个法子……
    昭仁帝心念一动,计上心来:\"袁爱卿,若此次祭天大典,允许皇后参加,由太子亚献、亲王终献,可符合礼制?\"
    袁梅恪在脑海中检索着早已烂熟于心的各种礼仪规程典章,沉声道:\"太子身为储君,于祭天大典之上亚献并无不妥,虽并未有女子参与仪典的先例,但皇后身为一国之母,身份贵重,自然与一般女子不同,依臣之见,此事虽与祖制不符,但倒也符合礼仪规程。\"
    \"如此,便据此重新安排一下仪典的流程吧。\"
    袁梅恪踌躇了片刻,试探着开口道:“太子亚献,意义重大,需要太子配合筹备的事宜较多,可如今太子尚在思过……”
    “无妨,若有事你自去太子府商议即可。”
    既准了太子见外臣,那便意味着,这思过之期很快就要到头了。
    而澹台境上书举荐刑部尚书的折子,却没了下文。
    帝王的心思似海深,而澹台境则再一次被掀翻在岸上。
    ……
    他为太子和澹台衍精心敷衍的好戏,最终矛头却指向了自己,原本以为是对方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为自己赢得了父皇的信任,结果仍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他遵皇命递上去的折子,昭仁帝却对此置之不理,而宫里又传出太子要在祭天大典之上亚献的消息。
    太子亚献,便相当于在昭告天下,朕对这个太子非常满意,并没有更换储君人选的打算,所有站队的臣子最好自己好好掂量掂量,不要做出什么糊涂事。
    换言之,这是昭仁帝在敲打澹台境。
    澹台境看穿了这层意图,并因此郁卒不已、恼火万分。
    明明,是父皇给了自己擢选刑部尚书的权力。
    \"事已至此,诸位有何想法?\"
    众幕僚沉吟半天,都清楚眼下的局面分外棘手,对三殿下一党而言,可谓处处不利。
    \"怎么?三皇子府竟养了一帮吃闲饭的废物不成吗?\"澹台境薄唇微启,语气讥讽。
    \"殿下,陛下既有警告之意,不妨暂且蛰伏,以谋良机,更何况殿下的折子究竟为何留中不发尚不得知,还是要先想法子打探一下宫里的消息。\"
    澹台衍在宫中有崔知宜,澹台聿明在宫中有秦络绯,而他虽不至于全瞎全盲,但任何一个眼线的折损都会给他造成莫大的损失。
    但凡他的母后能给他一分助力……
    懊恼、无助、愤恨,汹涌的情绪逼红了眼眶,他只能咬紧牙,一点点咽回去,直到心脏传来撕裂般的疼痛,他才有真正活着的切实感。
    在众多皇子中,澹台境怕是最渴望得到昭仁帝信任倚重的那一个,父爱过于奢侈,他只敢以君臣而论,可即便如此,他也不过是昭仁帝手中一颗用来制衡党争的棋子罢了。
    既如此,他便要让父皇看看清楚,究竟谁才是他最出色的儿子。
    他澹台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殿下,依在下之见,陛下此举不过是为了维系某种政治平衡,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并无禁止党争之意。\"
    项子季此话无凭无据,但却恰好切中了澹台境的心思,他不想蛰伏、不想忍气吞声静待良机、不想听凭昭仁帝的摆弄。
    即便是下下策,他也偏要逆天而为。
    项子季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阴狠,意有所指道:\"太子亚献,不仅仅是太子的机会,同样是我们的机会。\"
    这可是于文武百官众目睽睽之下举办的祭天大典,关乎未来一整年的国计民生,但凡出半点差错,澹台聿明储君的位子怕是就要坐不稳了。
    澹台境听懂了他的言外之意,但又不满仅限于此。
    父皇喜爱珍视的,他要通通毁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