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站如喽啰
作者:携剑远行   盛唐挽歌最新章节     
    这天一大早,开封城内的宣武军节度使衙门大堂外,就聚集了好多人。
    他们都是节度使治下州刺史的随行之人,其中不乏县尉之类有官职在身的。只可惜他们都不能进入大堂参与军议,只能在此等候。
    而此时此刻,大堂内方重勇已经端坐于主位。左手边都是穿着红色官袍的刺史与州司马,右手边则是银枪孝节军中将领,皆端坐于各自的桌案前,一言不发。
    只有靠近大门的不起眼处,身着绿袍的刘长卿一人独自站立。方重勇身后也有几个不认识的人,似乎是幕僚一类的。整个大堂十多号人鸦雀无声,只等方重勇开口。
    “诸位,宣武镇防区很大,又无名山大川以为依靠。
    宣武军兵力有限,河北贼军若是提兵二十万来攻,为之奈何?”
    方重勇环顾众人询问道,看向那一排刺史。
    汴州刺史郭纳、宋州刺史李嘉佑、曹州刺史李彭年、陈州刺史薛愿、颍州刺史陈澍以及亳州司马阎伯钧一干人等,都不自觉的低下头,压根就不打算说话了。
    方重勇看向何昌期等人询问道。
    “节帅让我们砍谁,我们就砍谁!没有二话!”
    何昌期连忙站起身抱拳行礼道。
    虽然他已经知道结果会是这样。
    “一切皆由节帅定夺!”
    银枪孝节军诸将齐声高呼道。
    “嗯,军心可用也!”
    方重勇不咸不淡的夸赞了一句,大堂内又陷入了尴尬的沉默当中。
    末将计算过,未开战前,养一个兵一年起码得二十贯钱。集六州之财物,短期内也不过能维持可战之兵三万而已。
    我们跟贼军是耗不起的。”
    封常清的算法不一定靠谱,但却是一语将诸多刺史想说又不敢说的话,都给说了出来。
    事实上,为了应对兵灾,这些刺史在本州内都多多少少招募了些兵员,这些素质参差不齐的鱼腩最多自保。数量是上去了,可质量那就一言难尽了。
    汴州享有运河之利,极为富庶,多养点兵问题不大。
    此番来开封,其实很多刺史也存着找方重勇要钱的心思。
    “郭使君,你怎么看?”
    方重勇忽然点名,坐在靠近自己位置的汴州刺史郭纳。
    此人其实对他支持的力度也不小。方重勇来汴州后,基本上是下达什么命令,郭纳都会照办。
    但也仅此而已了。
    郭纳这个人的问题在于,他一没有能力,二没有立场。就跟方重勇前世那些毫无廉耻的渣女一样,只要是个男人都能在这个女人身上来一发。
    方重勇很确定,若是宣武镇换个节度使,郭纳也是“欣然效忠”。这种墙头草,还是早点连根拔起比较好。
    “节帅说行就行,下官都会照办。”
    人到中年,很有些书卷气,看上去颇为儒雅和善的郭纳,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郭使君对朝廷的忠诚,可谓是日月可鉴呐!”
    方重勇忍不住叹息道,只是语气带着些许敷衍,像是在说套话。
    他眼角余光看到刘长卿站在大堂靠近门的位置,依旧没有出列找茬,心中不由得暗暗鄙夷。
    而行事果断的文化人,则无一不是人中龙凤,名垂青史的大人物。
    刘长卿脑子活络,昨夜更是告知了郭纳的很多秘密,“上进”之心是有的,可惜办事的本事还是差了点。
    方重勇在心中默默点评。
    “刘明府,你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本节帅看你迈了一步又缩回去了,是不是担忧某与诸位使君嘲讽于你?
    是你太多虑啦!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今日这里只有军令与计策方略,没有官职高低,没有上下尊卑!你有话直说,只要是言之有物,合理可行,本节帅都会给你记功的!”
    这话一出,大堂内所有人目光都看向刘长卿。
    开元天宝时期,大唐有1600多个县。说真的,普通级别的县令不被官僚阶层,包括他们自己看在眼里,也确实情有可原。
    当然了,长安县、万年县那种另说。那种县令是穿绯袍的,跟普通县令的官阶都不一样。
    刘长卿本来还想等到快要散会的时候再说,没想到方重勇居然把他拎出来“破阵”,顿时心中暗叫不妙。
    这就好比方重勇前世的时候,公司要派他去外地出差。
    他以为的是一路包机,有人专车接送。可最后却是坐绿皮火车十几个小时,到了以后人生地不熟,打的都打不到,还得转短途客运进山沟沟。
    刘长卿出列,对着方重勇叉手行礼,深深一拜。
    “刘明府可畅所欲言。”
    方重勇面色平静说道。
    刘长卿也不客气道
    “节帅,军国大事,不可轻忽。
    宣武镇六州,可谓是进退一体,一旦哪个州出现问题,都会对别处有着难以估量的影响。
    所以下官以为,郭使君为人浪浮,之前河北贼军虎视眈眈,夜夜磨刀之际,他竟然在衙门内招揽舞女歌姬,甚至到了秉烛夜游的地步。
    只是节帅来汴州后,才稍有收敛。若是郭纳继续担任汴州刺史,只怕变生肘腋之间,为时不远,请节帅明鉴!”
    将来被排挤打压,是难免的事情。
    更何况,节度使是军政,刺史是民政,二者原则上互相不得干涉。只有在边疆军情如火之时,才能“便宜处置”。刘长卿这个县令,在节度使的面前告刺史的状,只会让节度使为难。
    他应该在“采访使”面前告状才对,这也是为什么天宝年间各边镇节度使,也往往也兼任采访使的最主要原因。
    但现在战乱已经起来了,甚至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那么刘长卿这一手,看似破坏朝廷法度,实则是适应新局面的新手段。
    那就有点意思了。
    郭纳连忙对方重勇辩解道“节帅,刘长卿耳目不清,胡言乱语,他的话,不能采信啊!”
    郭纳的声音带着紧张,以及压抑不住的惊恐。
    在他看来,刘长卿这b已经是被人诬告过一次,沦落成为一个下县的县令,怎么就不知道消停呢?他要是再被贬官,那就连县尉都当不上,只能被革职啊!
    此刻郭纳心中恨死了刘长卿。
    “节帅,大战在即,不宜太过折腾了。郭使君此前无大错,可以敦促他多加约束自身,勉力办差。
    以稳为主。”
    曹州刺史李彭年为郭纳解围道。
    其实他跟郭纳不熟,二者更没有交情。但毫无疑问,刘长卿的行为,已经是触犯了官场潜规则。谁敢说自己不会是下一个“郭纳”呢?以后都这么“下克上”,谁扛得住?
    但显然有人不这么认为。
    真要打起仗来,我等死了不要紧,连累万千百姓一起死,那就罪莫大焉,万死莫辞了。”
    诶?有高手啊!
    方重勇忍不住看了颍州刺史陈澍一眼,这才发现对方身材健壮,一身阳刚之气,很显然是出身军旅,跟其他刺史文弱书生的模样格格不入。
    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才能体会到把郭纳这样的人,放在关键位置是多么的恐怖。
    伱咋咋呼呼带兵出去打仗了,他在后方歌舞升平一般开趴体,然后敌人摸过来……就没有然后了。
    很显然,陈澍的话说得很重,几乎是跟郭纳公开撕破脸了!
    “诸位以为如何?”
    方重勇故作为难的询问道。
    大堂内寂静无声,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各不相同。
    有人幸灾乐祸,有人兔死狐悲,有人面色凝重,有人则是纯粹把自己当吃瓜群众看戏。
    “请方节帅为下官做主!”
    郭纳出列,将官帽放在地上,随即躬身行礼不动,听候发落。
    方重勇连忙走上前去,将他扶住,回到原本的座位上坐好。
    但是官帽却并没有还给他,依旧是放在地上。所有人都看向方重勇,等待着他的回答。
    “诸位,河南的防御,乃是重中之重,容不得一点马虎。”
    方重勇随即看向郭纳道“郭使君,太子身边,缺少亲信。本节帅这便上书太子,安排你去洛阳做官,到太子身边当近臣,你可以即刻赴任。”
    一听这话,郭纳大喜!
    不说洛阳比汴州安全得多,就说“太子近臣”这四个字的含金量就不一般。
    “那,下官这便启程么?”
    郭纳询问道。
    “这个自然。”
    方重勇微微点头道。
    在这里开会,就是为了商讨如何防御河北叛军南下。
    既然实质性的“升官”,也就不必在乎刘长卿这等人物了,郭纳懒得搭理刘长卿,他相信以后想整人,多的是机会。
    此刻满满当当的大堂内,很是突兀的空出来了一张桌案。大家都在心中暗暗揣摩,谁会坐上这张桌案。
    在大堂靠近大门处站如喽啰的刘长卿心中暗想嘿嘿,接下来就是我刘文房列席其间了!
    然而,方重勇并未对刘长卿喊话,而是对站在自己身边不远处,外人以为是节度使幕僚的元结说道“元次山,你就代理汴州刺史一职吧。散会后,本节帅会向太子禀明此事。”
    元结本人,也不知道此事,听到方重勇叫他,现在还是一脸懵逼。
    待他反应过来后,才出列上前给方重勇叉手行礼。
    “对了,忘记跟诸位介绍了。这位是元结元次山,进士出身,原本河北道卫州刺史。
    贼军来犯时,他以五百老弱大胜叛军尹子奇部万人。又带着部分百姓成功突围。
    元次山从前就是刺史,只是没了牧守一方的地盘而已,能力是不缺的。
    他死战贼军,坚决不肯投降,人品与气节也是信得过的。
    本节帅打算向太子推荐元次山为新的汴州刺史,不知道你们觉得如何?”
    这比从驾校里面抓个学车两天的“马路杀手”来开新车要靠谱多了。
    其他人还算好,毕竟他们跟元结也没结仇,在这件事上也没有切肤之痛,只是有点感慨眼前这位方节帅办事缜密,滴水不漏。
    这波丝滑连招,可谓是有理有据,连消带打,让人无可争辩!
    中过进士,当过刺史,打过叛军。
    三位一体,履历几乎无敌了。
    这汴州刺史元结来当,可谓是实至名归,在场谁都说不出反对的话来!
    至于李琩那边会不会同意,呵呵,那就要看他想不想被方重勇打脸了。只要李琩不是那种天生犯贱,无论如何都不会在这样的事情上做文章的。
    “方节帅之言甚为妥贴。”陈澍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不错,元次山为河北道刺史多年,现在为汴州刺史,应该也是不在话下。”
    立刻便有几个刺史附和。反正,也没什么好反对的。
    然而,在场所有人都满意这个结果,唯有刘长卿不满意,因为他成了小丑。
    刘长卿还以为他会被顺势提拔为“代刺史”,然后过段时间就转正呢!
    怎么这个刺史会轮到元结呢?
    inf。inf
    dengbidmxswqqxswyifan
    shuyueepzwqqwxwxsguan
    xs007zhuikereadw23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