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以史为鉴(九)
作者:安心的石头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最新章节     
    第764章 以史为鉴(九)
    尽管刘邦已经是天纵之才了,一生活了61岁,48岁开始起兵,6年后,54岁就登基做了皇帝,剩下的7年还东征西讨,为了不让自己替代项羽的旧事重演。
    平定了张耳、吴芮、英布、臧荼、韩王韩信、齐王韩信、彭越、卢绾等八个异姓王。
    平均一年一个还不够,在这个时代,搞定一个地方割据势力很可能就要打好几年,而六邦却在年近花甲的时候,一年一个,他是在和命运抢时间啊!
    长年征战,一个年轻力壮的中年人都受不了,何况一个花甲的老人,正是因为长期的奔波劳累,让刘邦耗尽了最后的精血。若非如此,待在长安城中享受生活,好好调息。
    用一国家的资源来供养,依刘邦的身体,就是再活个十几年也不是问题。
    李世民也是多年军伍生涯,他知道那种高强度的做战生活,对人身体精力的消耗和摧残有多大。自己一个刚刚年过三十的人,就留下了一身的毛病。
    每当阴雨天气,腿都疼的直不起身。
    这么一想,李世民顿时对汉高祖升起了无限的敬仰和尊崇之情。
    “刘邦和父皇不同,他在以他为首的功臣利益集团中的年龄基本是最大的,其他陈平、曹参、周勃、樊哙都比他小,这也就意味着,在刘邦走后,这些人依然会长期活跃在朝堂上,执掌大权。”
    李言说到这里,忧虑的说道:“他们是刘邦的兄弟和臣子,只要刘邦在,他们就是大汉的忠臣孝子,但刘邦不在,换了刘邦的儿子,他们的忠心还能剩下多少呢?”
    “在权力面前,又没有了制约,谁能把持住自己?”
    “刘邦尚在,张耳、英布、彭越这种后来风云际会结识的豪杰则罢了,可像卢绾这种跟着刘邦长期打天下的好兄弟都背叛了,谁又能保证周勃、樊哙、陈平这些人会永远忠诚于那个做在龙椅上的娃娃呢?”
    “若是没有了强有力人士的庇护,刘盈也好,刘如意也罢,刘邦的这些儿子们,说不定这辈子都没有成长起来的时间了?”
    “有些力量,无所谓正邪对错,你能驾驭得住,就是维持稳定的可靠坚定力量;可若驾驭不住,最大的危险可能来自于它,父皇应该明白这个道理。”
    李言说到这里略略顿了顿,看了眼眼色沉重微微颔首的李世民,继续说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子房先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儿,才坚决支持刘盈上位,吕后摄政,依托刘氏诸侯王和吕氏外戚的影响力,制约住功臣集团,先确保江山留在刘吕两家,然后再从容去解决吕氏的问题。”
    “时间是最宝贵的,也是最无情的.”
    “它可以带走刘邦,也能解决吕稚,更能让刘邦的儿子们安然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吕后的问题,皇子弱小的问题,功臣揽权的问题,都可以水到渠成的被解决掉。”
    李言伸出两根手指在李世民面前晃了晃,然后说道:“当时刘邦的江山面临两个危机,一是诸侯王拥兵自重,二是骄兵悍将把持朝政;而前者被刘邦解决了。”
    “但又制造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后来的刘氏诸侯王发起的七国之乱。”
    “后者被张良解决了,但也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后来的诸吕之乱。”
    李言说到这里感叹道:“子房先生说的一点儿也不错,任何事情,任何一种选择都会有利有弊,无非是看取舍罢了。他和刘邦用两个新问题,代替了两个老问题。”
    “后者是眼前的燃眉之急,而前者是未来的心腹大患。”
    “可这一取一舍之间,最宝贵的时间就被争取出来了。有了这个时间,秦末乱世那锅沸腾的开水就可以冷却下来,天下百姓就可以慢慢安顿下来,所以,时间是对江山稳定最珍贵的东西。”
    “不管再严重的问题都可以慢慢去解决,也都可以得到解决,关键是有没有那个时间?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无论是吕氏之乱还是七国之乱,不都被解决了吗?”
    李言话音一落,李世民神情一震,随后神情变得无比凝重,随后慢慢的闭上了眼睛,陷入了沉思。
    这段历史太宝贵了,先贤的智慧果然是无穷的,他给了自己极大的启发。
    原来问题还可以这样解决,在矛盾大到一定程度,无法两全的时候,寅吃卯粮!
    可以用未来的隐患,换取现在的安宁。然后把未来的事情交给子孙后代去解决,若是太过急迫,就会像隋炀帝一样,现在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未来?李世民将自己代入当时汉高祖的处境中,发现无论自己如何处理,依自己现在的智慧,都无法想出比高祖当时的处理,更加妥当,更加周密,也再加完善的办法了。
    若是高祖一意孤行,非要传位给刘如意,后面的情形虽然没有发生,但李世民可以想像的到。
    远得不说,就说离自己这个时代最近的北周武帝宇文邕死,其子宇文斌即位为皇帝,是为宣帝。
    此时北周政局非常不稳,宣帝死,其子年仅八岁的宇文阐即位为静帝,两年后,在刘方、郑译、高颖等人直接策划下,国丈杨坚迫使静帝退位,擅夺了女婿的江山。
    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隋。
    这就是发生在五十年前的事情,太上皇李渊那时候刚好十五岁,可是亲眼看到这一幕发生的。
    由此可见,汉高祖和张良是何等的睿智和高明,开汉四百年之张子良,名不虚传啊!
    李言犹自钦佩的说道:“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了汉高祖和子房先生的英明。”
    “吕后执政的十五年里,抚民以静,轻徭薄赋,鼓励农商,在政治、律法、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全面为后面的‘文景之治’垫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为通过各种手段,压制功臣集团肆意扩张实力,加强中枢集权,巩固朝庭权威,可惜吕后的行为虽然于国有利,却大大的得罪了功臣集团,以至于在她死后,功臣集团强力反扑。”
    “不但将吕氏在朝中的掌权者一扫而空,还将吕氏一族尽数诛杀,未免将来被报复,以不合继承礼法为由,将吕后立的小皇帝刘弘一并斩杀,从诸侯王中挑选了宽厚仁慈但性格软弱,可随意被众臣们掌握的代王刘恒继位。”
    听到这里,李世民忍不住的怒斥道:“胡说,分明是吕氏欲为乱,周勃陈平等中臣奉汉高祖遗命诛除乱贼,史笔如铁,人言滔滔,你怎么可以胡说八道,为妖后正名?”
    李言知道,现在的史书上对吕后都是一边倒的讨伐之声,几百年来,没有一个人敢为吕后翻案。
    于是正色道:“父皇,吕后当政的十五年里,大汉治理的如何?”
    “虽然她确实做出过贡献,父皇也不否认。”
    李世民断然否决道:“但她临朝称制的时间,肆意打压排斥甚至迫害刘氏诸侯王是不争的事实,还违背了高祖非功不得为侯,非刘氏不得为王的誓言,大肆任命吕氏为王,把持朝政,诛除功臣,欲使诸吕取代刘氏”
    “吕后诛除功臣,诛了谁了?”
    李言不等李世民说完,便质问道:“实际上也就淮阴侯韩信和彭越是死在吕后手中,其他的陈豨、韩王韩信、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燕王卢绾等都是被刘邦所杀。”
    “而在朝中的缵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安国侯王陵、曲逆侯陈平、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北平侯张苍、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柏至侯许昌、平棘侯薛泽、武强侯庄青翟、商陵侯赵周、汾阴侯周昌、江邑侯赵尧、广阿侯任敖、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汝阴侯夏侯婴、阳陵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崩城侯周緤、申屠嘉、陆贾、朱建等一百多位功臣勋将都得以善终”
    “就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和力量支持,这才给了周勃陈平后来拨乱反正的机会。”
    “若吕后欲使吕代刘,为什么不在她活着的时候做,要等到死后才为之?”
    “若不是吕后执政期间大力打压了功臣集团,侵夺了那些人的利益,限制了他们的扩张,那些人为什么会对她恨之入骨?”
    李言的连珠质问,让李世民一时有些哑口无言,陷入了沉默之中。
    是啊,都说吕后残忍,歹毒,主要是将彭越躲成了肉酱,在宫中杀了韩信,将戚姬制成了人彘,毒杀了赵王刘如意,其他的好像也没听说大规模的清除功臣。
    可为什么史书上都是这么写的呢?李言不屑的说道:“吕后若真是心狠手毒、蛇蝎心肠,有取刘而代之的心思,就应该在她掌权期间,奉天子以令天下,将周勃陈平等刘邦的遗臣们一扫而空,全都换上自己人。”
    “有长达十五年的时间,吕后足以完成吕氏代刘的举动。”
    “吕后是任用了一些吕氏族人,但她一个妇道人家,刘盈又性格懦弱,优柔寡断,更重要的是短命之相。面对刘家的孤儿弱小,欲守住刘邦留下的大汉江山,不被功臣集团所裹挟,不用一些自己家族的人,行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