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关陇贵族(三)
作者:安心的石头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最新章节     
    第768章 关陇贵族(三)
    关陇贵族里其他几家的实力不在陇西李氏之下,若是那些人真的想当皇上,怎么会轻易的让李渊做了董事长?
    就是因为他们知道,皇上是暂时的,虽然表面风光荣耀、威临天下,实则是坐到了火炉之上,享虚名而处实祸,而且被排除出了世家的群体圈子,和大家站到了对立面。
    在下一次轮回来临之前,若是不能破局,就会被无情的肢解掉,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而他们这些世家大族,却可以提前布局,吃够改朝换代的红利,继续发展壮大,等待着下一次的轮回。
    正是因为其余几家对于自己所处集团和几百年形成的王朝模式有清晰的认识,大家对于如何制约皇权了如指掌,但对摆脱权贵世家的控制和掌握束手无策。
    众人才会舍难就易,选择更稳妥的方式。
    实际上李氏在这个世家群体里,并非是最强的。恰恰相反,李渊之父李昞早逝,李渊六岁就袭封其父唐国公爵位,从小无依无靠,在关陇世家群体里算是属于家道中落的情况。
    李渊一直都在隋炀帝身边做一个牵马坠镫的角色,五十一岁才做到了太原留守的位置。
    就因为这样,众人才觉得好掌控,李家这才被大家推选为法人代表,事情成了好掌握。
    万一失败了,随手可以牺牲掉。
    这种模式持续了几百年,也是汉朝灭亡之后,没有马上完成新的一统,经过六十年的三国鼎立,造成的巨大深远影响。
    六十年,一个甲子,三代人。
    三国的持续战争,不但打烂了自奏始皇统一后,经汉朝四百年治理,留下的社会资源和充足的人口红利,而且造成了世家大族的形成,朝庭权力的流失。
    普通百姓也接受了合久必分的状态,不再渴望一统。
    这些世家们也适应了在没有中枢控制管理下的生存发展模式,找到了更加有效的膨胀家族实力的方式,发现没有朝庭管理后发展的更加如鱼得水,反而对于天下一统开始排斥起来。
    而魏晋两朝又没有能稳住,接连发生司马氏篡魏,八王之乱,国家最后一点元气终于被多年战乱给彻底掏空了。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没有朝庭的统一管理和有效聚积国力,在面对游牧民族的南下后,几乎无力抵挡。这些人只能南迁,利用自然形成的长江天险来抵挡北方的铁蹄。
    把祖宗留下的大好河山,丢给了胡人,神州陆沉,无数炎黄血脉,在胡人的铁骑下,苦苦哀嚎,求生无门。
    五胡时代,撤底的葬送了华夏大地最后一丝统一的希望。
    可以说精彩纷逞的三国时代给后世造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且深远的,后来的几百年乱世,都和此时的三国分立是分不开的,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刘备,都是历史的罪人。
    覆巢之下,没有英雄.梁启超曾经说过,东汉初的人口数量视西汉全盛得三之一,三国视东汉全盛得七之一,可见一个甲子的战争,对整个社会的破坏有多大,人口锐减有多严重。
    李言想到如今好不容易国家再度统一,最少是在形式上统一了,可若是不能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后世一个安史之乱,异族南下,天下又将陷入纷争之中。
    五代十国,又是一个不输五胡时期的暗无天日的时代。
    其实在李言看来,唐朝历经五代明君圣主,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武氏,李隆基,放在其他任何一个朝代,任命一个人都是明君,他们之间相互争归争。
    但无论是谁上位,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
    保住了天下的统一,没有让百姓陷入生灵涂碳的境地,就是不易!
    按理来说,李渊类似刘邦,李世民李治和李武氏相当于文景二帝,而李隆基就类似于汉武帝,虽然晚年昏聩,可几代帝王的精耕细耘,自己年轻时更是英明睿智。
    就是糊涂个几年,不至于天下就被搞乱了。
    一个地方军阀的造反,竟然就动摇了数代英明帝王打下的江山,几乎是不可想像的。说白了,李氏皇族手中的资源和力量,并没有那么强,江山也并没有那么坚固。
    一百多年下来,皇族都在不断的和捆绑自己的这个世家集团做斗争,长期的打压和博弈。那些世家大族渐渐势微,对李氏极为不满,再加上他们之间也会强力竟争,有兴有衰,都想着重新洗牌。这个时候,皇族和他们多年消耗,大家都很疲惫,国力也衰弱了下去。
    多年积怨,李氏已经很难再凝聚起世家们的力量,一致对外了。
    再加上王朝自然发展,开国初期的红利已经吃完,进入中朝后,土地兼并问题、宫员冗余问题、府兵制衰弱的问题、再加上皇室自己的外戚干政问题、太监干政问题、诸子争嫡问题、党争问题等等。
    才导致诺大的帝国在此时和汉朝走向了不同的方向,无法维持自己的体面了。
    而李言知道,要想解决这些每个王朝都要面对的问题,就必须先把这些世家贵族们把持国朝权力的问题解决掉,不然根本就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解决之后的常规问题。
    于是眼神烁烁的看着李世民断然道:“不,父皇,儿臣有两把利器,可以帮助父皇解决他们的问题,让我李氏成为实至名归的社稷之主,主宰天下。”
    “哦”
    李世民一怔,若是之前,李世民如何都不会相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对这样的固疾有什么办法的,但之前的谈话,太子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和英明睿智,又给了他一些期待。
    自己想不到办法,也许儿子天纵奇才,能有一些奇思妙计呢?
    “父皇不是不想解决,而是现在无可奈何,若是你真的有办法,那父皇愿意做这个恶人,替子孙后代把这个问题给解决了。”
    李世民精神一振,说道:“不过,让朕兔死狗烹,斩杀功臣的事情就不必说了,不是父皇心软。而是你现在也知道,大唐的问题不同于汉初,根本就不是杀几个功臣的问题。”
    “相反,他们的存在,还可以对世家进行一定程度的制约,若是再把他们砍掉,那世家大族就更没有顾忌了。”
    李言微微一笑:“父皇放心,儿臣的办法,不用杀人.”
    “即然如此,那你说说看,只要能行,等到打败突厥,安定下来后,父皇马就着手布置。”
    李言从怀中掏出一张绢帛递了过去,当然了,这只是一个掩饰,实际上是从空间中拿出来的。
    李世民好奇的接过一看,顿时一阵迷糊,只见上面画了四幅图,第一幅上有很多的小方块,像是一个个印章,密密麻麻整整齐齐的堆放在一个长方型的盒子里,只是盒子边上空出了一角。
    第二幅是将小方块放大的图样,上面刻着一个凸出的阳刻文字,李世民看了半天才发现是个道字。
    第三幅是在对小方块上墨,然后一张白纸铺了上去。
    第四幅是一张满是字体的白纸,李家据有天下后,追本朔源,自称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所以对于道家颇为推崇,对道家经典也很是熟悉,纸上正是千古名篇道德经。
    没错,李言拿出的就是到北宋时期毕升才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历史上的雕版印刷也是在唐朝中期才开始大规模使用,在贞观时期,反正李言询问过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样的存在。
    现在大多数人的书籍还是靠着手抄写出来,雕版就算是有,估计也在哪个家族或者匠人家里偷偷使用,毕竟这个时代还是敝帚自珍的时代,远没有后世一项技术的诞生那么容易普及。
    技术没有太过复杂,原理也很简单,有时候就是固有的思维限制了人们的见识。
    李言细细的给李世民介绍了这几幅图的原理,越说李世民眼神越亮,最后兴奋的说道:“太好了,承乾,据伱所说,朕觉得这个制造出来并不是太难,只需多试几次即可。”
    “现在一本书出来主要是靠人抄,不但费时费力,而且还容易出现纰漏,而有了这个东西,就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一本书印刷出来。”
    李言见李世民只顾高兴,没有意识到这件东西背后隐藏的深意,提醒道:“父皇,世家大族之所以实力强大,是因为他们占有了社会上大部份资源,而之所以能占有,就是因为他们能累世为官。”
    “为什么他们能累世为官,就是因为世家大族的子弟们能有机会渎书,增长学识。而知识同样是一种稀有的资源,被把持在大家族手中,普通的农家子弟根本就没有机会能接触到。”
    “有了活字印刷之术,就能在短期内,海量的印刷出各种经典书籍,将书籍的成本降到最低。”
    “现在一本道德经最便宜也要卖差不多一贯钱,好一点的珍藏版要十贯以上,大部份普通人是买不起的。但若是我们大规模的印制,将一本的价格降到十文钱,甚至五文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