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李言的决择
作者:安心的石头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最新章节     
    第778章 李言的决择
    原剧中李世民北上与突利会盟,李承乾最开始不愿意发兵的,可满朝堂逼着他,大势所趋。
    最后就连房玄龄最后都抗不住,借着病避开了。
    别看李世民最后回来重惩了李承乾,李承乾发兵的决策虽然愚蠢糟糕,可多少透着股忠孝在里面,李世民表面愤怒,实际上对于太子的仁孝还是满意的;若是李承乾从始至终,按兵不动,稳如老狗,恐怕李世民会更生气。
    怎么?
    君父身陷危局,命悬一线,你掌握着监国的权力,却一卒不发,你是不是起了什么邪恶的念头,想让老子死在外面,你好提前继位啊?
    多少也该尽尽心吧见死不救,冷眼旁观,毫无作为,虽然从客观上来说是理智正确的,但却隐含无情无义,居心叵测,李世民表面上会赞赏太子处变不惊,应对从容。
    可实际上却会心寒失望,觉得李承乾是白眼狼,关键时刻靠不住。
    是以无论李承乾发不发兵,最后下场都不会好。
    两害相权,李承乾还是选择了宁可让父皇觉得自己无能,也不能让父皇觉得自己无情。
    不能说做错了若真的被逼到那个处境上,李言虽然聪明睿智,也没有选择,唯有发兵营救这一条路可走。在这种环境下,犹如猴子身处于荆棘从中,任伱再机灵狡猾也难以事事周全。
    李世民身为皇帝,面对整个朝堂的请征表,在承庆殿内暴跳如雷,可当着满朝文武,不也只能给自己找台阶,将大家的奏折一烧了事,不予追究。
    老大又怎么样,老大也不能和整个阶层的意志对着干,老大也不能得罪所有人。
    李恪和李泰这样的次子也无法置身事外,随随便便接了些差使的,就弄得灰头土脸的。
    李恪为了打井抗旱征粮的事情,得罪了满朝的权贵,被众人所唾弃;而李泰为了避开狭乡迁宽乡的事情,不得不让人砸了自己的腿,借着受伤躲在府里。
    两兄弟都替李世民背了不少黑锅。
    并省官员时,李世民最开始属意长孙无忌的,可长孙无忌深知这里面的历害,宁可得罪妹夫也要借口推辞了,并将侯君集推出来顶杠,侯君集得罪的人,都要算到东宫头上。
    最后李世民为什么选择李治,其中很大一部份原因就在于其他皇子们或多或少都被朝臣们记恨,而从头到尾都没有参和到这些事情中的李治,任何一方势力都没有得罪。
    他上位是最‘合乎人心的’。
    李世民晚年和康熙晚年的情况是大不相同的,康熙是年轻时做的事情多了,那股子冲劲儿也没了,年老倦怠,又顾忌着自己十全老人的名声,不愿意再给自己‘完美’的帝王生涯再涂上不光彩的一笔。
    但自己留下的烂摊子又得收拾,所以才选了‘坚刚不可夺其志’的老四上位,就是为了利用他眼里不揉沙子的性格,来趟深水区,啃硬骨头的。
    胤禛后来的死得莫名其妙的,和那些被他得罪利益群体的反扑和报复是分不开的。
    而李世民经过贞观一朝二十年的努力,差不多把他能做的都做了,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该改革的弊政也都改了,情况和乾隆继位时差不多,江山已经十分牢固了。
    有了雍正时期的多项改革,康熙一朝积累下的弊政经过扭转,国库充盈。
    乾隆只要萧归朝随,就算往下顺,也能再撑个百八十年,好几代人。
    想到这里,李言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接李世民的位,其实就相当于弘历接胤禛的位置,而不是胤禛接玄烨位置。朝庭处在不同的情况,自然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不能死搬硬套,要灵活实际。
    即然是这样,那自己就绝不能大量得去得罪人,恶人,只能让别人来做。
    李世民好高鹜远、贪功心切.啊!不是李世民志存高远、文韬武略,绝不可能安份的,再加上昨天的彻夜长聊,接下来大唐的朝堂上肯定会掀起极大的波澜,原本的改革加上自己的分封制,短期内肯定无法平静。
    自己要是一直在东宫的位置上,指定会被他拿来顶杠的,除非自己暂时缺席?
    是啊想到这里,李言一阵激动,自己真是傻啊?
    一直只想到着政治旋涡里左右支拙的,可就算自己再聪明,也难抵一朝人啊?为什么不跳出旋涡,暂时先离开长安城?古人都说过,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李世民还有十多年的执政时间,贞观刚刚才过了三四年,李言都有些等得不耐烦了,更别说还有那么长时间。让李恪李泰李佑他们在内部先卷着,和那些朝臣们勾心斗角,顺便被李世民利用,替李世民背黑锅,间接的帮自己打工,将内部的事情都给收拾妥当。
    而自己则放飞自我,可以在外围逍遥自在。
    那些任务也需要时间,小安康还在吃糖葫芦的年龄,离嫁人还需要好几年,胡人内迁口虽然迫在眉捷,只剩一两年了,可说到底,大唐的这些名臣们不是不知道内迁胡人的坏处。
    只是当时已经没有其他办法了。
    自己能就这样的事情,用未来的危机和李世民发生冲突吗?李言到现在都没想到阻止胡人内迁的办法,可自己若是去了草原,那就不一样了,凭着自己的才能,和网罗的一个时代的名臣武将们,不怕不能在草原上打出一片天下。
    到时候釜底抽薪,将胡人困在草原上,不就没有内迁的事情了,这个任务也等于被自己完成了。
    都说打江山容易,治江山难,其实打江山也不容易,只是相对于治理还是更容易一些。
    毕竟打江山只要能杀人、搞破坏、攻城掠地就行了,而治理江山都是些精细活,在和自己人周旋,很难施展开来。
    那些世家大族和势力集团也不完全是祸害,他们即是帮助统治者维护天下的必要力量,又是江山长久延绵的心腹之患。
    别说李世民了,就算是李言,也是很难大刀阔釜的下手整理的。
    虽然系统把自己丢在了贞观初期,可自己却是可以选择跳出这个安逸的环境,去到北方动乱之地,替李世民营造一个和平的内部治理环境,从容料理内部的隐患。
    而依自己的能耐,在李世民要传位之前,自己完全可以将北方甚至西北地区都给搅得稀啪烂。
    李言知道,就算在一千五百年后的工业化时代。西部和北部地区也都是采用区域自己治理的方式在管辖着,归根结底,不是地域太远,而是文化不相统属。
    由其是西域地区,小国林立,有属于自己的思想文化和管理方式。
    所谓不破不立,只要能维持,人们就不会想着改变。
    除非能有一股强横的力量,将旧有的格局和模式全部打破,才能为接下来的分封制和汉化做好铺垫。
    大唐的农耕文化属性决定了,他永远不可能扮演这股角色。
    这样的话,就要从外部寻找力量了,而北方大漠侵略性十足却又江河日下的突厥,是最适合背这个黑锅的。到时候,搅动祸害天下的是突厥,而收拾局面、再造乾坤的是大唐。
    李世民在内好好治理好内政,而自己在外,创造条件将这些莽荒之地都给纳入大唐的统治范围。
    父子两人携手并行,用直辖加分封的模式替代未来切实可行的直辖加自治模式,以内制外,一主一次,中央辖地方,就可以形成后世的秋叶海棠的局面。
    格局一被打开,李言顿时感到胸中有一团烈火在熊熊燃烧。
    自己以前活着实在是太憋屈了,明明是一条龙,却硬生生被挤成了一条小泥鳅,与这些一千五百年前的土著们在这方寸之地争一时之得失,太不符合自己穿越者的逼格了。
    自己要补上打江山的那一课,去领会一下大草原的辽阔与苍茫。
    横刀立马,驰骋天下!让李世民和朝堂的诸公们看看,自己不是任人摆布,等着吃现成的,只能做一个安安份份的守门之犬,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样可以做开疆拓土、挥斥方酋的开国之君。
    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下,李言终于拿定了主意,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压制住躁动的心,毅然将手一揖,脸色凝重的说道:“父皇,温室里的花朵固然鲜艳,却经不起风吹雨打。”
    “儿臣是太子,以后也要像父皇一样,替大唐的百姓们摭风挡雨,若是连自己都经不起风浪,又如何撑得起江山社稷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儿臣即然接过了储君的身份,就要有能挑起大梁的担当,这次前去会盟,不但是一次国事,而且对儿臣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和成长机会,还望父皇允准!”
    李言话一出口,房玄龄和魏征都是眼放异彩,一脸的欣赏和赞叹,这样的太子,才是大邦储君该有的样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