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7章 父子相见不相识
作者:安心的石头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最新章节     
    第937章 父子相见不相识
    做为锦衣卫统领,这样的职位本来就会被帝王忌惮,经常会面临信任危机,被帝王有意考验,确定对方的忠诚度。若是再夹在自己和李世民之间,稍有纰漏,王玄策就会折戢沉沙。
    对于李言来说,这些人一时半会儿用不上。
    自己有系统赋予的能力,无论在哪里,都能混得风声水起,也不缺少可用之人。
    若是不戴面具的情况下,或许能瞒过很少打交道的李靖、李绩等人,可房玄龄曾经兼任过东宫詹事,出于对历史名人的好奇,李言在少年时也借着请教学问和他打过一段时间交道。
    他对自己印象很深,一定会认出来的,更别说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王玄策了。
    大唐众臣看到来人戴了一个虎头面具,都很惊讶。
    不过城外的八十万大军和侯君集,都可以证明,眼前之人,肯定是右贤王无疑,只是为何不肯真面目示人呢?来不及思考,房玄龄带着礼貌的笑容,上前拱手道:“大唐皇帝钦命使者,左仆射房玄龄,携大唐文臣武将在此迎接突厥右贤王。”
    侯君集作为中间人,先给李言介绍了房玄龄、李靖、李绩、王玄策等人。
    听到侯君集对王玄策的介绍是从六品的鸿胪寺丞,正是以前权万纪干过的差使。
    李言微微点头,以王玄策的出身,短短五六年,二十五岁不到,就升任朝庭中级官员体系,也算快的了。
    就这样,恐怕还是搭帮负责锦衣卫的光了。
    人群末尾中还有一个不太起眼的儒雅中年文士,一身书卷气息,得到侯君集的提前透露,李言知道,这就是大唐将作少监,被称作当世第一画师的阎立本。
    李言心中一凛,看来侯君集的转述,还是太不靠谱了,李世民将此人带来,一定是想亲自留下右贤王的样貌,以做详细的探查。
    “这位就是名震塞外,新突厥汗国的右贤王了。”侯君集介绍完大唐的文臣重臣后,又指着李言说道。
    李言收回思绪,拱了拱手,笑着应对道:“辅助大唐皇帝打下中原的第一谋士房相,和大唐有着军神之称的李卫公,本王早已听闻,今日得见,实是平生幸事。”
    众臣纷纷揖手回礼侯君集转过身对大唐诸臣笑着说道:“右贤王以前每次出征,都要戴上虎头面具,以激励三军,奋勇杀敌。今次出使,虽然没有刀枪箭雨,却也是另一类的出征,是一种高度的重视。”
    “草原部族习俗与我中原不同,本着相互理解的原则,我们也尊重右贤王的习惯吧!”
    侯君集脸色尴尬,强硬的解说了一番。
    毕竟,这是两国最高级别的外事会晤,一言一行,各种礼节都要体现大国风范,侯君集也是向众人表示右贤王戴面具并非是突厥对大唐的不尊重。
    房玄龄则是一脸征询的看向李靖、李绩这些熟悉突厥的大将,眼中疑惑之色显而易见,突厥有这样的习俗吗?李靖和李绩也是一脸的不解,面面相觑。
    不过草原部族众多,各种稀奇古怪的习惯也是乱七八糟的,两人也不是很清楚。
    见问不出所以然来,房玄龄只好笑着说道:“当然,我们大唐地大物博,海纳百川,中原民族众多,也各有独特的习惯。这并不妨碍我们和诣相处,互相理解。”
    虽然没能看到右贤王的真面目,有些让人遗憾,可对方的身份和所代表的力量,才是大唐君臣最看重的。
    右贤王长什么样子,并不重要。
    何况,侯君集几次往来,早已将李言的真实相貌,绘成图画,挂在了承庆殿李世民的内书房中。
    若是亲眼见到本人,房玄龄肯定能认出这个昔日的太子殿下。
    只是如今看不到长相的情况下,李言从一个懵懂少年,历经塞外的风吹雨打,加上多年征战,沙场磨砺,气质和作风早已与曾经的李承乾相差极大。
    更不用说李言三世为人,气度就算不放开,也不在李世民之下。
    李靖捋了捋须,眼神凌厉的说道:“右贤王莫不是怕我们大唐兵力不足,还叫了那么多人在城外保护?”
    “哈哈哈,卫公玩笑了!”
    李言转过身向外看了看,爽朗的一笑,右手一摆,手中折扇倏的打开,轻轻摆动了两下,左手负于身后,垂于鬓角的发丝被扇面带起的微风卷起向后浮动。
    随后左手向前张开,折扇打下。‘啪’的一声,整个动作一气喝成,极为潇洒,富有美感,颇有种风流名士的感觉。
    李言以前在长安时,就常常附庸风雅,此时折扇在手,不自觉的就做了出来,众人平时都是高居庙堂,深处大宅的重臣,对此自然不熟。
    咦.王玄策见到这一幕,眼神微动,眉头紧皱,似乎想起了什么,轻咦了一声!李言神情一凝,我靠,可别被这个内奸给认出来了,连忙收了扇子,轻咳两声,摆出一幅气度深沉的样子。
    “这些人整日待在营中,喝酒打架闹事,难得出来透透风。”
    李言傲然而立,虎头面具看向李靖:“他们也想领略一下大唐皇帝的风采,过门不入非礼也。若不是丰州城太小,容不下那么多人,怎么着也要进来看看!”
    房玄龄、李靖、李绩等人眼神一缩,只觉得面前的右贤王虽然云淡风清,举手投足间,却有一种从容不迫的气度;百万大军随口说来,却如闲庭信步,浑然没有将眼前的局面放在眼里。
    那种天下局势尽在掌握中的气度,就连李靖也是为之一凛。
    怕两人交谈引起什么不愉快,房玄龄连忙说道:“右贤王,我大唐皇帝陛下正在城楼上等待右贤王,大王请随我来。”
    说完,李言在大唐君臣的护送下,上了城楼。
    而此时李世民也恰好从谯楼中走出,两人于城楼之上,万众嘱目下,会面了。
    李世民穿着一身金色龙袍,佩着七彩腰带,戴着珠光璀璨的龙冠,身后两名侍女打着彩色的障扇,太监举着黄罗伞盖,各种幡幢、旌旗、斧钺金瓜等礼器齐备。
    伴随着李世民的到场,鼓、笛、箫、笳等各种器具也奏起威严浩大的庄重乐曲来。
    看着这个场面,李言一时有些惊讶。
    靠,李世民这是把一套简单的帝王出行卤簿仪仗都带来了,在各种礼节乐曲和营造帝王威仪盛大场面的繁文缛节上,任谁也比不了中原王朝啊?和李世民恍若天帝般的出场比起来,李言白衣轻扇,就显得很是寒酸了。
    其实李世民也是有苦难言,本来只是想私下和右贤王见个面,可没想到李言把近百万突厥铁蹄给弄来了,在如此浩大的军威面前,就算李世民有冲天的龙威,也会被压制的半点不剩。
    最后李世民临时决定,无论如何,不能在北方蛮夷面前,丢了天朝上国的帝王尊严。这才把准备回返时,巡视北方的帝王栾仪给取了出来,给大唐撑撑场面。
    果然,李世民御驾出来的一刻,整个丰州城内的十万军卒同时俯身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城下的突厥土著哪见过这等阵势,一个个都是睁大了眼睛,再加上如山呼海啸般的声浪直冲云霄,突厥大军的战马也跟着不安起来,稀律律的嘶叫起来,引起一阵动荡。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满意的点了点头,城头上的大唐君臣都是觉得脸上有光,与有荣焉。
    李言对此也并没有觉得难堪,他本来就不想突厥压中原王朝一头,再加上对方是自己的便宜老子,这风头就让李世民出了就出了。
    可他忽视了一件事,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右贤王可不仅仅代表自己,更代表了一股不输于大唐的势力,他的一言一行,他的面子,也不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
    城下的古仁图,看到这一幕不爽了,觉得右贤王的风头被压住了,顿时坐在马上,如巨猿般的身躯仿佛暴发出狂暴的力量,右手握拳高呼道:“大王万岁!”
    众多突厥大首领也跟着附合,高呼万岁。
    李言默然站在城头,负手而立,望着城下横惯天际的大军,微风袭来,衣袂摆动。
    单刀赴会,孤身入敌国。
    这种睥睨天下的霸气让崇尚英雄的草原人为之震撼,李言不知道,这种勇闯敌营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威信,甚至远远超过了他带领突厥打下漠北和击败薛延陀的效果。
    一之间,几十万突厥士卒热血为之沸腾,齐声高呼:“大王万岁,大王万岁,大王万岁。”
    刚开始声音还有些杂乱,没过多久,八十万大军齐声怒吼汇聚起来的滔天巨浪,犹如一阵从天边而起的飓风席卷而来,直扑城头,震个整个城池都微微颤抖。
    城上的各色龙旗更是随风摆动,猎猎作响。
    李言伸出右手,轻轻压下,声浪这才慢慢消逝,城下无数双眼睛,如同信仰般看着李言。仿佛只要李言一声令下,哪怕前方就算是刀山火海,万丈深渊,也会勇往直前,慷慨赴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