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 李世民的计划
作者:安心的石头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最新章节     
    第969章 李世民的计划
    李世民很想告诉儿子,对于长孙无忌,也要小心防范。不过思量再三,最后也没有将事情挑明,只是很隐诲的提醒了一下,不知道李治能不能听懂?
    两人一个是弈使天下如棋局,把江山玩弄于鼓长之上的老狐狸;另一个是初出茅庐,不谙人事的懵懂少年。若是李治存了防备的心思,必然瞒不过长孙无忌的眼睛。
    李治在长孙无忌面前,简直就像猫爪下的老鼠,任其随意摆弄。
    与其留下这对组合,却让他们心生猜忌,相互防备,还不如让他们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朝中有连自己都搞不定的世族群体,长孙无忌要对付他们,要从他们手中抢蛋糕,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没有过多精力放在架空李治,把持朝政上了。
    长孙无忌比自己还要大四岁,比李治更是大了三十五岁,两人一个日暮西山,一个如朝阳初生,等到李治真正成长起来,长孙无忌也就老了,料想也成不了大害。
    “嗯,儿臣明白。”李治拼命点头。
    听着李世民这暗示明显的嘱托,李治心中兴奋的几乎要炸开了,强抑内心的狂喜,用几乎颤抖的语调承诺道:“父皇放心,儿臣定不辜负父皇的期望。”
    “让我李家天下,更加辉煌,千秋万世,传之不绝。”
    “嗯,去吧!”
    李世民微微一笑,他很明白幼子的心情,一個天大的便宜,被他这个一直置身事外的人给捡到了,凭空落下一顶皇冠,掉到了自己头上,任谁都会激动的发疯吧?李治退出后,李世民拿定了主意,就要开始调整运作。思虑片刻,叫进王德交待道:“宣长孙无忌来朕这里一趟,等长孙无忌离开后,再招岑文本过来见驾。”
    “是,皇上!”
    王德恭敬的应了一句,退出了寝宫。
    贞观十九年,三月十二。
    李世民已提前下旨,将大唐各地藩王,各州督府和边镇重将,统统招回京中。
    在这段时间内,他已经亲自接见过各个亲王和一些军中重将,其中对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李绩等重要臣子,稍稍透露了一些心中的真实打算。
    虽然没有明说,这些人应该都能猜到李世民真正属意的储君是谁了?见众臣没有太强烈的反对意见,心里也就安定了下来。
    大唐外有边患,一些封疆大吏不能长期空缺,最多只能在长安待上几天,是以李世民就决定,明日正式招开大朝会,将此事给定下来。
    一般来说,除少数节假日外,唐朝每日都有朝会,也都是在太极殿召开。平时的规模没有那么大,只有在京五品官员以上,或者因政务需要受到提前召唤的相关官员参加。
    只有每月初一、十五的大朝会,才会要求在京所有官员一并参与,展示天朝威仪,震慑违法不臣。也提醒那些官员,他们头上是有朝庭的,不要整天待在自己的衙门,就觉得无法无天了。
    把所有官员都聚在一起,个体的力量才会无比渺小,才能让人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
    不过,大朝会的规模很大,不少低品阶的官员,从头至尾都见不到皇上一面,只在太极殿外的广场上。
    若是没有什么事情,天天把人弄来,也有些过份。
    这次的朝会要确定储君人选,李世民就决定提前两天招开,一来可以有个突然性,减少变数;二来,若是明日分歧太大,也好有个缓冲,经过两天调整,十五再正式定下来。
    不得不说,李世民考虑的很有道理。
    这天太阳快要落山,想到明日就要确定储君了,李世民心里即兴奋,有些有没来由的紧张,甚至有些心慌,无法安定下来,在承庆殿内走来走去,总觉得有什么事情被自己忽视了。
    “王德,圣旨都发出去了吗?”
    一边的王德听到询问,小心的回道:“皇上,所有公侯以上爵位者,在京中郎将以上军职者,五品以上官职者,均已通知到位,至于五品以下官员,自有弘文殿安排,三省六部主官吩咐下去。”
    “嗯,那就好”
    李世民回了一句,又吩咐道:“各位皇子身边都要加强护卫,现在是敏感时刻,切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回皇上,您前日已经下过旨意,这几天长安城戒严,并传旨卢国公把十六卫军调进城来,加强长安的防卫,各位王府,也派了禁卫军增三倍护卫。”
    “嗯”
    李世民放下了心,再次开始思索起来,忽然脑中闪过一道人影,侯君集。
    这几天接见了不少臣子,唯独没有召见侯君集。
    随后李世民叹息一声,摇了摇头,不是他忘记了,做为最信任的武将,他忘记谁,也不会忘记侯君集。玄武门九将,现在还活着的,不多了,这其中侯君集和自己的感情最深。
    只是侯君集的利益早已经与东宫捆绑到一块儿,一门心思都在自己外孙身上,而现在自己却要另立皇储。海棠一嫁入皇家,就没了夫君,这一守就是十六年,每每想到这里,李世民心中都涌起无限的愧疚。
    见面怎么说,难道告诉侯君集,朕准备食言了,要选其他皇子为储。你大度一点儿,不要怪自己,并且继续支持自己,放弃你的外孙,放弃东宫?
    另外,储君一旦确立,就要入主东宫,你让自己的女儿和外孙收拾收拾,赶紧滚蛋,给新太子腾地方。
    李世民说不出口,也无脸面对侯君集那失望的眼神。
    只好避而不见,想等到事情尘埃落定了,自己再一把鼻泣一把泪的,打打感情牌,消除一下这位左膀右臂心中的怨气。
    至于侯君集会不会闹事,李世民并不担心。
    侯君集现在并不掌军,几年前就是卸任右卫大将军一职,转任吏部尚书。表面上是为了并省官员,实际上李世民就是为了不动声色的消除侯君集的兵权。
    为了将来立新太子,减少阻力。
    这些年在自己授意下,通过兵部调整,把侯君集的那些亲信和老部下,要么升职,要么调任,一点点儿的都拆散了,过程异常顺利,侯君集没有任何察觉。
    至于那些东宫侍读,李世民也没有放在心上。
    这些人当初不过在东宫待了几个月,连半年都不到,和先太子相处也不多,能有什么感情,能有多少忠心?就算有那么丁点儿情份,也随着先太子的出事而消散了。
    过了这么多年,当初的青涩的少年儿郎们,现在都娶妻生子,有家有口了,不少人还和皇室联姻。
    说来,还真是人才难得,第一批东宫侍渎们,个个都是人中龙凤。都被打发到草原上了,还展现出过人的才华,让李世民见猎心喜,不得不加以重用。
    若是没有挑头儿的,他们决不会趟这淌混水。
    李世民微微感叹,还是时间太紧了,若是让自己从容布置,可以把侯君集调到西域,或者北疆去,就万无一失了。
    现在这个当口,要是急调侯君集,反而太过突兀。
    李世民想了想,脸色严肃的吩咐道:“王德,你现在去绮云宫给皇后传旨,就说是朕的意思,让她以想儿媳孙子的名义,把海棠和李象接入宫中,小住几日。”
    “是,皇上,奴婢这就去.”王德应了一声,小步退出了房内。
    把李象和海棠接到宫中,釜底抽薪,想来侯君集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了吧!李世民站在书房的窗口,看着外面的御花园,从湖面吹来的微风中,带着些早春的寒意和水气,让他心思更加清明。同时,他也想到了十九年前,自己当太子的时候。
    忽然间,李世民眼神一凝,大声道:“王德,王德”
    喊了两声,无人回应,反而是外面的马宣良推开门走了进来:“皇上,王公公刚刚传旨去了。”
    “哦”
    李世民这才想起,于是吩咐道:“马宣良,你去趟司天台,把钦天监正袁天罡给朕招来,让他把吃饭的家伙事儿都带上。”
    “是,陛下!”
    马宣良应诺,他并不是很明白皇上嘴里‘吃饭的家伙事儿’是什么,不过看皇上脸色严俊,没有解释的意图,就退了出去。他不懂没事,被传召的人肯定心里清楚。
    马宣良离开后,李世民的心里彻底平静了下来。
    他想到了玄武门之前的前一夜,自己也是内心忐忑不安,睡不踏实,无论长孙无忌、侯君集、独孤彦云还是尉迟恭那些人如何相劝,他都放不下心。
    这可是兵变啊?
    要推翻父皇,太子,齐王,和他们背后的整个群体,他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失手,自己一家老小,可都将尸骨无存,还要被以逆贼的名义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后来在群臣们都歇下后,李世民一个人偷偷出了府,在长安城内闲逛了起来。
    走着走着,忽然天降大雨,李世民避雨在一家酒馆里,遇到了从蜀郡卸任火井县县令回京的袁天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