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幕后黑手王玄策(中)
作者:安心的石头   影视世界从九龙夺嫡开始最新章节     
    第982章 幕后黑手王玄策(中)
    王玄策并没有把这个渠道升级,也没有太过重视。
    锦衣卫重归皇帝后,王玄策也不确认自己身边有没有皇帝的人,自己更是皇帝重点的监视对像。而太子离开长安,最紧要的就是避开皇帝的耳目。
    即然这样,那王玄策就只能暗中配合太子的行动。
    他相信,太子的智慧更在自己之上,即然太子殿下有所顾虑,自己就别自做聪明,太子动用只有他们两人才知道的渠道,就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暗示。
    而自己维持渠道不变,同样是一种默契的回应。
    用皇帝的信息系统来联系,即危险,又十分安全,因为这种联系是纯粹且单向的,自己只能知道太子是安全的,而太子却可以了解了他想知道的一切。
    于是王玄策不着痕迹的把这个渠道安排进北方密探的众多渠道中,一点也不引人注意,只有自己知道,方能确保万无一失。
    不过多年下来,王玄策也并非什么都一无所知。
    他明白,像太子这样心比天高的人物,即使生活在北方,也不会是什么小角色,反过来,说不定还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人物。
    高明的善于隐藏者,藏于意而不藏于形。
    太子若是有一个天下人都认为不可能的角色,那不是更加安全?循着这样的思路,王玄策再经过手中的锦衣卫查探到的北方草原的人事变动,得出了一个让自己心惊肉跳的结果,太子殿下不会就是那位名震天下的右贤王吧?有了这样的猜测,再将自右贤王出现后的所有线索全都收集起来。
    官方消息是右贤王投靠颉利时是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前后。可王玄策经过细致的调查,发现在贞观四年之前,草原上并没有人见过这位来自中原的文士。
    一切都是颉利自己所说,并没有得到验证,而且,这位汉人在中原也没有半点痕迹。
    做出大胆猜测的后,王玄策就开始小心求证,通过锦衣卫在草原上的探子,调查了贞观四年到贞观十年,突厥和大唐不相往来的那几年里,右贤王的行动轨迹。
    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去掉一些烟雾弹,右贤王的时间线和太子的时间线可以完全重合。
    丰州议和时,王玄策就有了些许猜测,在丰州就想亲自见见这位右贤王,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可没想到,右贤王竟然带了面具,这非但没让王玄策失望,反而更加惊喜,加上李言当里装叉甩折扇的举动,更让王玄策几乎确定了对方的身份。
    后来,大唐和突厥一系列的友好往来和各种互动,王玄策发现突厥右贤王的脾气性格,执政理念,包括那种鬼鬼祟祟、卑鄙龌龊的做事方法,都和记忆中太子的所做所为越来越契合。
    更别说,侯君集做为朝中东宫系旗手的表现,在王玄策这個掌握全局的人眼中,就像在黑夜中亮起的火把一样明显。
    王玄策断定了心中所想的那一刻,激动的无以复加,兴奋的难以自持。
    太子果然是天生的王者,就算离开了长安,依然展现出那惊世骇俗的才华。
    不,应该说是长安限制了太子的发挥。
    离开长安的太子,如同鱼入大,海上青天,再也不受羁绊了,随意出手,就成了大漠之王,堪比李世民的存在。
    不过王玄策谁也没有告诉,他知道,关于太子的事情,线索越多,对太子越危险,长安城里聪明的人不在少数。若是自己和侯君集过于密切,必然会引起别人的猜测。
    太子殿下的安排,才是最合适的。
    所以王玄策就把关于李言的一切都深深的藏在心里,平时一心一意的替皇上办事,就装做太子已经不在了。
    他相信,太子殿下在暗中掌控一切,若是有需要,殿下必然会派人来联系自己。
    果然,在皇帝出事,要遴选新太子的前昔,侯君集找上门了。
    听着侯君集摭摭掩掩的,告诉自己他要阻止李世民立储,需要自己帮助的时候,王玄策就知道,太子殿下要回来了。
    不然,以侯君集的胆量,绝不敢忤逆李世民。
    以侯君集的智慧和影响力,更是没有底气把东宫系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把皇长孙推上位。
    在王玄策看来,太子殿下执掌整个突厥,手中拥有这个天下最强大的骑兵军团,只要他想,他随时可以回来接掌大唐,就算李世民选出了新的太子那又怎么样?就算新君登基了,又怎么样?太子所虑者,唯亲生父皇李世民耳?若非太子殿下心有顾虑,只要他愿意,早就可以行玄武门旧事,让李世民做太上皇,自己取而代之。以一普通汉人身份,孤身在草原闯荡,仅仅用了五六年时间,就攫取了新突厥汗国的所有权力,干掉了颉利,架空了新任大可汗,奉天子以令诸侯,胜魏之武帝远矣!
    又用了一年多时间,统一了整个草原,重现昔日大突厥汗国的风采。
    并在余下的七八年时间里,除掉了吐蕃、吐谷浑、薛延陀、高昌等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和势力,又把这些地盘一一交还给了大唐,这才有了现在大唐的强盛。
    这些事情,别人只要做上一件,就是青史留名,万古留芒的赫赫武功,可太子殿下不声不响的,把这些全都做了,堪称恐怖。
    尤为让人敬佩的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善弈者通盘无妙手,善医者无煌煌之名,太子殿下做了这么多震古烁今的功勋,却并不争夺那些虚名,把这些都让给了自己的父亲,让李世民一个人享受天可汗的荣光。
    在世人眼中,这些都是李世民的功绩。
    可王玄策却清楚的知道,天可汗背后还有一个真正让人恐怖的存在,那才是大唐真正的底蕴。
    所有人都以为,右贤王不称汗是因为自己汉人的身份。手握锦衣卫,对于草原上的情况十分熟悉的王玄策心里清楚,那根本就不是问题。右贤王之所以不称汗,是对自己父亲天可汗的尊重。
    更是在压制突厥人,保持汉人在天下绝对的主宰地位。
    这样的太子殿下哪里是无法做大唐的皇帝,是他早已经不把大唐的帝位放在眼里了?
    自己掌握着草原,自己父亲做着中原之主,整个天下都在自己父子手中,何必要像李世民一样,玄武门之变搞得杀兄逼父,血流满地,弄得满头满脸的大粪,后人所不耻?自古天无二日,国无二君。
    太子殿下之所以不回长安,是在等,等天可汗的落幕,他不愿意抢了自己父亲的风采。
    而不是在给别人创造机会?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现在的太子殿下堪比遮天蔽日的鲲鹏,天下哪有能得他利的渔翁?
    别说是李恪李泰那样的皇子了,就算是李世民,也无法违拗殿下的意志。
    若是别人还会因为被隐瞒而觉得被冷落,王玄策则没有半点想法。
    原本他就是东都的一个普通商人子弟,是李言一手提拔,这才改变了自己和家族的命运。若是没有李言,他大概率会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哪有这么精彩的经历?做为执掌锦衣卫这么一个庞大的隐密机构,这天下鲜有他不知道的秘密。
    他很清楚,就连皇帝皇后,海棠母子,阿史那云母子,这些太子最亲近的人都被瞒着了。
    自己又能算什么?相比起那些人来,自己多少能知道些太子殿下的一些踪影,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一别十六载,隔绝父母妻儿,一面也不见。
    这份冷静到极致的心性,让王玄策也为之震惊,对这么多年没见过面的太子,心里的敬畏已经无以复加。他从来没见过如此恐怖,让他看不透的人,就算李世民和那些大世族的族长,也无法和太子相提并论。
    若说在王玄策眼中,李世民就是巍峨的高山,那太子就是普照大地的太阳,让人不可直视。
    最后王玄策只能感叹,天生的帝王,果然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王玄策不屑的看着一脸失落的走在人群中,脸上还带着些愤恨的晋王李治。暗叹道,这些温室里成长起来的亲王们,外强中干,徒有其表,这样的人给太子提鞋都不配。
    还有人群中的吏部侍郎苏勖,中书舍人高季辅,刑部侍郎张行成,光禄大夫唐俭等几员朝臣。
    王玄策眼神微微一凝,脸色阴沉了下来,真是咬人的狗不会叫啊?
    晋王平时一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求仙加问道的闲散亲王,竟然不声不响的组建了自己的班底,拉到了这么多人。看来平时的与事无争,不过是他用来摭掩自己真实意图的表相罢了!
    这位看起来老实本分,人畜无害的少年,也有着一颗争嫡的野心。
    还有房玄龄、长孙无忌、李靖、李绩、高士廉、李大亮等人,尤其是后面这一批人,左右仆射,大唐军神,还有兵部尚书,右卫大将军等,都是军政方面的核心重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