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黄河远上白云间(六)
作者:老蜻蜓   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     
    五月廿八日。
    陇右道行军大总管郑守义,领左龙虎军及李三塞给他的人马启程北上。
    史十三远望身后渐行渐远的大名,拉着老黑哭道:“哥啊,俺这还能活着回来么。”作为地头蛇,有几日这厮被派遣沿着黄河查探水文情况,没料想回来老黑已经接了西征的差事。
    苦也!
    自从老上司坏事,十三郎跟着郑老二东奔西走,绕了几千几万里路,总算能够衣锦还乡。史将军都准备将家小接回来了。
    怎么又要走?
    那振武军就够远了,还要去河西?
    听小屠子讲,怕不还得去安西?
    真是让史怀先欲哭无泪。
    魏博汉子,就想踏踏实实过点小日子,咋就这么难呢。
    郑大总管劝道:“跟汴兵这两场你没在,可不晓得有多惨。我是救你呀。别看李承嗣没了,其实一路都是压着胡儿打,这厮是运乖中了流矢,又误了救治。较梁军好打多了。
    凉州嗢末、蕃贼一盘散沙,甘州那回鹘崽子已遭重创。爷爷都想好了,咱从灵州动兵,就沿着大河向西,一路推过去。
    走,去幽州,先运上一千斤震天雷。
    狗日地,弄不弄死他。”
    可是任他郑守义嘴皮子磨破,十三郎只管哭丧个脸,愣是一点没有好转。
    可恨,可恨呐!
    自己这小胳膊拧不过老黑的大粗腿,十三郎到底是只能认命。
    六月初七。
    到达定州。
    回到阔别已久的义武军,郑大总管思绪万千呐。
    义武节度使张德操正陪着李老三在黄河边,前来迎接他的是老伙计牛犇。
    这位哥在银枪军指挥使的位置上一干多少年,可惜再无寸进,如今兼着义武军节度副使。大唐开国,首批封爵只安排了节度使这一层,其中,国公、郡公一级只有八个……
    在这方面,李老三还是很有原则的。
    成德王教主的赵王还是当年朱三哥封的,大唐开国,承认了他成德节度使兼枢密,但是对于他的爵位也是只字不提。
    墙头草韩进通给了个节度使兼枢密的衔,但爵位同样没有提。
    大唐二次开国,爵位可不是什么啊猫啊狗都能有的。
    所以,爵位暂时还没轮到老牛。
    不过,牛哥自己盘算着捞个封爵问题不大,所以心情十分轻松。
    牛副节度使嘻嘻哈哈跟郑大总管打屁,道:“这些年多呈郑头儿看顾。孟大帅坏事,俺等惶惶如丧家之犬,看着李存孝这厮是个人物吧,转脸又没了。方至豹军,何其仓惶,岂料不但重新置了家业,还能有此成就,知足喽。”
    牛副节度使自从柏乡战场上下来,就没再参与什么行动,养尊处优多年,身体虚浮了不少,这一身肥膘晃荡晃荡的看着都很不喜。
    “成就?”郑大总管忍不住道,“当年你若随我去振武军,事业必然更大。”说心里话,这事儿老黑还是有点在意的。“爷爷好心再给你指条明路。此次西征,你若愿来,洒家可以安排。
    杂胡比梁军好打,定有你地好处。”
    牛犇脸上的肥油抖一抖,叹息道:“郑头好意我心领了。咳,老啦,走不动也打不动啦。”说着指指已经有些佝偻的脊背,道,“当年在昭义伤了根本,这些年愈发不成了。
    让我儿随大帅西征吧。”说着招招手,上来两个十来岁的小青年,都是嘴边的奶毛没脱,“七郎、八郎,日后便跟着代国公。好做,莫给爷爷丢脸。”
    两个小子都有六尺有余高低,生得甚是粗壮,好像都很有老牛的神韵。
    毕恭毕敬给郑大总管行了礼跟在后头。
    就给老郑整懵了。
    这老小子送了几个儿子过来?前面最少两个吧?这又来俩。老牛这他娘的,哪个是便宜儿子,哪个是亲生的呀?这两个看看,应该是老牛的孽种。
    牛犇又道:“我恬颜举荐个人,可否?”
    人家又送来俩亲儿子了,还怎么计较。而且看老牛这身板确实差点意思,走路都打晃,也不知是真是假。听他还要举荐人,老郑好奇道:“何人?”
    “薛霸。”牛犇道,“那年与我同来军中。”
    郑大总管认真回忆,好像是有这么个选手。“啊,记得了。这厮有些手段,打义定时有他,王处直,是这厮斩了王处直吧。怎么?”
    牛犇闻言,面露喜色道:“在昭义,薛郎便是军中骁将。去岁这厮来寻我吃酒,我看他面色不乐。一问方知,如今他在教练军任个教官。
    这本是唐王一片好意,奈何这厮总惦记着上阵搏杀。
    咳,那厮小我几岁,其实也不小了,人各有志吧。若郑头有意,西征带上这厮如何?给他个机会。”
    豹军传统,安顿老兵向来是军中要务。军士年过四旬者,又或伤了残了,就可以按阶级不同另作安排。
    或去地方为官为吏。
    或回乡间置办产业。
    又或者去带新兵做教头,方式不一而足。
    其中,能进教练军做教头的必定不差,没点真本事绝不能够。
    听说薛霸心心念念要上战场,对这只有数面之缘的汉子郑大总管好感顿生。大丈夫,就该纵横沙场,岂能郁郁死于儿女子之手?
    “罢。正要经过幽州,待我问他,若愿去,便顺了他心意。”
    六月十三日。
    至幽州。
    总算从魏州前线下来,进了城南大营安顿。
    军士征战日久,爱兵如子的郑大总管下令,全军在幽州休整一月。
    幽州有家的全都放假回家。
    幽州无家的就去抓紧安家。
    错了,在幽州无家的就轮休潇洒。
    蓟城纵然比不得汴州繁华,也是一处花花世界。作为塞北通衢,尤其太平多年,李家兄弟不遗余力地移民开发多年,远胜往昔。
    大头兵们有钱,正好放松一番,郑大帅也要借这工夫为西征做些安排。
    征河西,弄不好还得一口气打到安西去……
    郑大总管从前也没这个思想准备啊。
    还有李承嗣这个前车之鉴,那不得妥善安排一番。
    李老三在南面行营统兵,根据枢密院命令,为西面行营调拨物资、征发夫子并派遣军士等事,就落在兵部头上。具体来说,韩延徽作为新朝首任兵部尚书,事情该他操办。
    这一路上,狗头军师与儿子们群策群力,已经将大概所需列了个清单,郑大总管亲自登门将需求向韩延徽说了,让他抓紧干。
    然后老屠子就晃晃悠悠把家还。
    郑老二也有日没见母大虫喽。
    作为新朝有数的国公夫人,母大虫愈发显得雍容华贵。
    但见郑夫人:
    薄纱长裙拖曳,五彩织锦披臂。
    云髻高耸,如意在手。
    端地是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
    老屠子一身暗花紫袍长衫,与夫人执手相对,由衷叹道:“娘子,苦了你啦。”
    母大虫柳眼含笑,道:“郎君才辛苦。”当年哪想过有如今的富贵。
    老屠子不禁抚了抚鬓角,道:“苦是不苦,却老喽。你看,都白了。倒是夫人一头秀发不减当年,叫人好不羡慕。”
    自从老黑从军,他夫妻就是聚少离多,如今年纪大了,探手在老公花白的毛茬子上轻抚,母大虫满是感伤,道:“郎君在军中劳力费神,如何比得奴在家中高座。做了枢密副使,可要搬回幽州来么?”
    感受着老婆的温情,老屠子却只能摇摇头,将西边的变故说了。末了道:“孩儿有心做下一场功业,老夫趁还走得动,再扶一程吧。
    待此番回来便不走了。
    不过,西征途远,或会打个三二载,娘子随我一路走走看看么?”
    老屠子一把年纪还要为子孙奔波,母大虫心中不忍,可是做了大帅夫人多年,张桂娘更明白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
    老郑家这是祖坟起山火,让这黑厮创下如此家业,正该趁着祖宗保佑更进一步,把这底子再打牢些。
    为了儿子,母大虫把心一横,也只能苦一苦这老货了。
    不过要说起西征嘛……
    母大虫忽然翻了老黑一个白眼,叱道:“哼。我去做甚,自寻烦恼么?”
    本来看这老黑奔波辛苦都想放他一马,可是突然就觉着大不爽利,怨念大起的母大虫手指猛戳在老黑的额头,嗤道:“你这老狗真是色胆包天呐,那胡女到底是让你得手。啊?真是跟天借胆,什么女人都敢弄。”
    忍不住在老黑耳朵狠拧一把,揪得二爷倒抽冷气。
    “痛,痛痛痛!”
    顺手又一个老虎探底……
    放下不提。
    ……
    还说这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一兵一日三斤粮,战马一日十斤粮,驮畜的待遇差点也不能全啃草,平均三五斤粮不能再少。不算转输损耗,仅左龙虎军一天就得造掉十几万斤粮。
    征战一年,这得按照五六十几万石粮打底。
    更名左龙虎军的毅勇军在幽州休整,往西边运粮的大队则已陆续起行。
    好在夏收秋收很快就到,灵、夏当地能收些粮食,稍减转输的负担。
    全从幽州运?那就别打了。
    老屠子想好,得让魏东城到灵武给他看后路,那夏绥就需有人补上来。
    挑兵挑将,那就周德威吧。彼此有交情,办事也靠谱。尤其老周一直在河东混,对付胡儿应该很有心得体会。
    去信跟李三、张德交换意见,又问了秦光弼,一致通过。周德威调任夏绥节度使,魏东城接任朔方节度使,并天德军皆由郑大总管统筹调度。
    加上一个听话的振武军,郑某人这就是西北四镇的大哥大了。
    了不得了!
    大军继续休整,老屠子住半个月就坐不住,振武军那边还有很多事情要搞。
    西征,肯定得把老弟兄带上一大批,那么振武军这就空了。
    该怎么安顿?
    都是事儿啊。
    南边来信,说李老三渡河与谢彦章做了一场,互有伤亡。似乎是梁军率先离场,立在前面的几个寨子也被李老三放火烧个干净。
    战线,这就推进到济水以东了。
    既然南边顺利,郑大总管就不再等,七月初一领数百骑先行,赶紧辞别了母大虫向西。
    咳,幽州不好住啊,显忠坊,也不是那么温馨了怎么。
    一路风驰电掣,七月初八,郑大总管已抵达阴山奚部。
    夏末,草木丰茂,正是草原最美的时节。
    这真是花美人更美。
    老屠子将西征之事说了,萨仁那喜道:“郎君,部中儿郎多已随二兄南下,但是牛羊都在。我欲将部众一分为二,一半给二兄,一半随我西行。
    约莫能有牛、羊五万上下,马匹多随二兄出征,亦能有一二千。
    我少要些马匹,多些牛羊。如何?”
    萨仁那肯陪他西征,还慷慨出人出牛羊,老屠子十分受用,拉着美人儿的芊芊玉手,道:“善哉。河西富庶,打下来好给娃娃牧马。”
    路上他都想好了,李家那两个小子得安排好。
    自家孩儿更不能亏待。
    抱着怀里的娃儿,老屠子是越看越欢喜。这可是他郑某人的种,是他跟萨仁那的孩儿。萨仁那的肚皮是真争气,又是个男丁。
    哎呀,老屠子心里默数究竟自己究竟有几个孩儿……
    一二三四五六七……
    有点算不过来啊。
    罢,罢,不算也罢。
    反正爷爷家大业大,哪个也不能喝风。
    牧民的生活,与农人大不相同。若不种植苜蓿之类,全靠天生地养,大概二三十亩草场只养得一只羊,一千只羊便需二三万亩草场。因此,牧人平日都是分散居住、生活。
    阴山奚三千帐,自然也是散居在周边草场。
    要西行,就要集结牧人、牲畜。这些都需要时间,路线也要做好规划。
    自有萨仁那操心。
    安排了阴山奚,郑大帅回到朔州,张顺举、郭靖乃至于王义都已在城中。
    “事情便是如此。”老屠子不厌其烦地将情况向老伙计一一说明,总结陈词道,“此次出兵一万五千。路上我琢磨着,毅勇军出六千,以常捷军、振武军凑个八千,再带上一千义从军。
    如此,镇里还能留下一万二三千人。
    胡儿尚算安分,盯紧点够用了。
    若有不足,便征发府兵。”
    毅勇军改个左龙虎军的名字,但是郑守义还是很不习惯。
    搔搔脑袋整理一下思路,郑大总管说:“大唐开国,李老三与我说妥,咱这些老弟兄都是元从,袭爵三代不降等。
    然坐吃山空亦非是长远之计。
    前番弄得仓促,明岁拟再封一批,此次人数较多。李老三正在拟定名单,元日前,拟封人选及爵等会通告本人。
    有不平者可向礼部申诉,至明年六月定论。
    取河西,我等当更进一步。
    行前李老三也跟我透底。阴山以南,沙洲以东,扶余以西,日后将不会再有实权节度使,此是定论。
    当然,这会有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
    而在此之外,如安西、漠北等处仍拟设实权节镇,亦不排除封国。
    不瞒诸位,爷爷走这一遭不为别个,乃为子孙谋也。
    振武军早晚要交出去,这一路我反复思索,打河西,是上上之策。
    届时,我做一任河西节度使,再由咱家兄弟做一二任,这就能把根基打牢。三郎要扫平塞内,且顾不上咱这边呢。
    有河西为基,安西、北庭皆我囊中之物。
    待我回朝为相,自家弟兄看好这边,才是长保富贵之道。
    在此之前,在我与三郎谈妥之前,振武军万万不能出乱子。
    老规矩,谁留下,谁随我走,大伙儿议议吧。”
    刘三哥率先发言:“郑哥儿,俺去。”老屠子没想到这老小子会先跳出来,有些诧异。刘三道,“不过,这振武军跟李三郎也得谈个好价钱。易定,振武军,这孙子摘桃子两回了,很不仗义啊。”
    张顺举头发也已花白,不过这些年他在朔州的时候多,少了许多风霜雨雪,状态还比妹婿老屠子还能好些,也没跟着剃秃头。道:“我看,让王有良看家,他在东城有年,再不回来也不合适。”
    老马匪亦道:“正是正是。同去同去。”
    “收复河西,此等盛事岂能错过?”郭屠子多年没有参与前线活动了,态度同样积极。大寨主好歹还在单于都护府、麟州忙活,老郭最近专心在朔州办教练军,很有些技痒。“正好,儿郎练了这些时日,也带去河西见见世面。
    李三郎不是派了五百人来么,咱也出五百,凑个一千带上。”说着向郑老板道,“嘿嘿,休要小看这些娃儿,都是好苗子。”
    幽州有讲武堂,有教练军,朔州的教练军更像是讲武堂。在这些老弟兄里,老郭对李老三那套玩意最上心,辛苦多年,依葫芦画瓢,搞得这个教练军连教官带学员有个二千。
    主要收取十至十七岁的孩儿,按年级分期教授。
    教学的路子亦相似。
    军将乃至兵士子弟,亦或者民人,只要在振武军有户籍的良家子弟皆可入学。
    每岁一期。
    老屠子如今是摸清楚了老郭的传承,人家祖上就是朔方军校,看姓氏,或为郭令公之后亦说不定。当年他家好像就是在朔方那边被捉去草原的,老郭这是惦记着报仇雪耻了吧?
    弟兄们都很给力,郑屠子心怀大慰,一一在众兄弟肩上捏了两把。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说得是一点不错。
    早前跟这帮老弟兄们征战四方,事事如意顺心。这些年换了人,就总觉着哪里别扭,就是差点意思。
    都不小了,这一战打完好歹有个两三年,估计也就是老弟兄们最后合作一把。
    这仗啊,是打一场少一场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