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老头居然给自己压岁钱了
作者:不蒸馒头蒸烤鸭   从阿森纳开始当球王最新章节     
    面对穆帅的公然挑衅,教授根本不打算给对方的脸。
    在采访中,温格淡然地说道:“经营一家俱乐部的过程中,获得冠军并不是唯一的目标。”
    “他拿到了两次欧冠,并且在三家俱乐部都获得了成功。”
    “但恕我直言,我们并不在同一个层次上。”
    “他的成功方式是让俱乐部大量投入,以破坏俱乐部生态环境为代价去冲击冠军。”
    “想要符合冲击冠军的要求,势必要高价引进一批处在巅峰状态的球员。”
    “这种方式的优势就是能够快速满足当下的目标,但这一批球员会很快走下巅峰状态。”
    “如果把他们留在球队,球队的成绩肯定会出现下滑。”
    “如果寻找替代者,会大大降低投资的利用率。”
    “他在每家俱乐部的时间都不超过两年,所以很难理解我说的这些。”
    “在我看来,夺冠是俱乐部发展的过程。”
    “在这之前,我们要努力让青训球员得到比赛的锻炼。”
    “人们总是看到了他执教期间的辉煌,却很少关注他离开后,俱乐部需要很多年才能恢复到正常的生态平衡。”
    当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相遇的时候,总会免不了产生巨大的分歧。
    温格和穆里尼奥就像是足球世界的两个极端。
    出身在名门望族的穆里尼奥,一直在11岁之前都过着豪门子弟的生活。
    一场社会巨变,让他的家族发生了巨大衰落。
    这件事让穆里尼奥在11岁的时候就明白了一个道理,当你成功的时候,这个世界都是朋友。
    一旦财富和成功不在,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残酷而现实。
    而最残酷的世界,他在11岁就已经彻彻底底亲身体验过。
    11岁之前,正是一个人建立认知的年龄。
    在这个年龄确立的东西,一旦受到质疑,便会遭到疯狂的反击。
    而出身在中产家庭的温格,在少年时期一直生活在和谐和美满的家庭里。
    他的父亲曾在二战期间以法国陆军的身份,见证了战争的残酷,所以他无比珍惜现有的生活。
    所以少年和青年时期的温格,总是敞开怀抱去接受这个世界,并且对自己喜欢的事物都报以强烈的求知欲。
    青年时期的穆里尼奥,在生活中所有的努力方向都是让生活回到11岁之前的样子。
    而温格则是喜欢让所有的事情都在和谐美满的状态下去运行。
    成年时期的穆里尼奥,努力在罗布森和范加尔这样的名帅身边,寻找走向世界巅峰的方式。
    而温格在这个时期一直在培养自己的足球哲学。
    不同的人生经历让温格变成了一名理想主义者,而穆里尼奥则成为了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者。
    两种大相径庭的人生态度没有对错,但却会产生强烈的矛盾。
    在穆里尼奥入主切尔西,两个人成为对手之后,两个人人生观上的矛盾突然爆发。
    温格认为穆里尼奥大兴土木的建队方式只能带来短期的收益。
    当他离开的时候,被破坏过的环境将会给俱乐部带来无法修复的伤痕。
    所以温格特别看不起切尔西、曼城,乃至大巴黎这种土豪式的建队策略。
    他曾经无数次对于曼城打破欧洲球员工资体系的行为方式嗤之以鼻。
    而穆里尼奥断然不可能认可温格的看法,他公开声称温格是失败专家。
    两位名帅甚至在比赛期间相互抓住对方的衬衣,差一点老拳相向。
    对于孙可来说,这两位名帅都是他仰望的传奇人物。
    如果不是因为系统,他甚至没有机会和两个人面对面交流。
    穆里尼奥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成功的代名词。
    只要给他足够的支持,买来他需要的人,他就能给俱乐部带来冠军。
    波尔图时期的成功,是穆帅个人能力的证明。
    他让切尔西从一支中上游俱乐部,变成了英超冠军,为俱乐部开拓了豪门之路。
    他让“球星黑洞”国米站上了欧洲之巅。
    温格一直都在努力践行自己的足球哲学,他拿着完全没法匹配俱乐部身份的预算,帮助阿森纳守住了豪门的体面。
    在接下来的几周,两个人可谓是极尽所能,攻击对方的命门。
    有些人第一次相遇,便会走向对立面,爆发不可调和的矛盾。
    想要探寻愿意,只能把时针拨回到懵懂的青少年时期,那里有问题的大部分答案。
    2月5日。
    阿森纳远赴维拉公园球场,孙可和苏亚雷斯在替补席上全程目睹了小兄弟们和维拉球员拼得你死我活,最后守住了第一回合的胜利果实。
    阿森纳以替补和青训球员为班底的阵容,闯进了联赛杯决赛,再次复刻了多年前的辉煌。
    孙可走下球场,逐个和队友们击掌。
    曼诺内、张伯伦、科奎林、詹金森、威尔希尔、拉姆塞等一批年轻球员总算体验到了主人翁精神。
    而贝莱林这样的年轻球员,纷纷兴奋地大吼大叫。
    在这一刻,这些年轻人总算体会到了距离成功近在咫尺的滋味。
    在英格兰媒体的眼里,这一批孩子又成了希望的一代。
    他们可能成为出色的球员,也可能碌碌无为地过完一生。
    但在这一刻,他们肯定在憧憬着未来。
    在青春无处挥洒的年龄,结果很重要,但可能更重要。
    孙可前世看过一个数据统计,统计的数据是哪家英超俱乐部对于英格兰职业联赛贡献的球员人数最多。
    结果切尔西战胜了包括阿森纳、曼彻斯特双雄和利物浦在内的所有英超豪门,排名第一。
    实际上切尔西老板阿布2007年便大力投资了青训设施,切尔西招入青训梯队球员的水平,在伦敦算是独一档。
    在欧洲青年足球联赛建立十年,切尔西青训两次夺冠,和巴萨并列成为冠军次数最多的球队。
    切尔西四次晋级决赛,和本菲卡并列成为进入决赛次数最多的俱乐部。
    阿森纳的青训之所以世界闻名,很大原因是因为主教练一直在积极培养新人。
    像沃尔科特、拉姆塞、孙可、张伯伦、詹金森这些球员,说到底并不算是阿森纳青训。
    只是教授一直都崇尚良性发展,所以才让阿森纳有培养年轻球员的名声。
    但是在切尔西的历任主帅中,很少有人愿意启用青训球员。
    据说意大利名帅萨里在任期间,从来没有一次现场观看过青年队的训练和比赛,他很可能叫不出哪怕一名青训球员的名字。
    温格和弗格森这样的主教练,不仅熟知每一名球员的名字,甚至知道绝大多数球员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经历。
    在切尔西被欧足联禁止转会的那个赛季,兰帕德一口气让8名青训球员获得了出场机会。
    芒特、詹姆斯、奇克、奥多伊、亚伯拉罕、托莫里等一批球员在短时间内就展现出了能够胜任英超的水平。
    如果单论球员的个人能力,“92班”最后留在曼联的6名球员中,有一半人的个人天赋都比不上这一批球员。
    诸多千里马骈死于槽枥的故事,恰恰反映了教授的伟大。
    他愿意给年轻人足够的出场时间,甚至愿意接受年轻人创造的毁灭性打击。
    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伟大之处。
    温格用自己的职业生涯维护了阿森纳的豪门位置。
    如果离开阿森纳,他很可能已经率领皇马走上了欧洲之巅,他有极大可能率领法国队走上世界之巅。
    但是他用付出守护了自己坚持的信念。
    他就是理想主义的殉道者。
    2月9日。
    阿森纳客场对阵桑德兰。
    维尔马伦和拉姆塞训练中受伤,科斯切尔尼在赛前热身的时候拉伤了小腿。
    这时候,孙可很庆幸老头在转会窗口关闭前引进了蒙雷亚尔,要不然阿森纳有可能让宋或者詹金森去踢中卫。
    面对阿森纳,桑德兰毫无意外地摆起了大巴。
    比赛一直进行到六十五分钟,阿森纳抓住对手在后场的传球失误。
    孙可完成拦截,立刻把足球塞入禁区右侧。
    沃尔科特甩掉后卫,在面对门将的瞬间把球横敲到中路,吉鲁伸腿一漏,禁区左侧的苏亚雷斯跟进射门得分。
    1:0!
    完成进球后,教授用张伯伦换下吉鲁,把“小老虎”推到了中锋位置。
    落后的桑德兰被迫发动进攻,孙可在禁区外再次送出直塞。
    这一次,苏亚雷斯投桃报李,助攻沃尔科特得分。
    2:0!
    比赛进行到第八十五分钟,教授出人意料的用17岁的贝莱林换下了萨尼亚,让年轻的贝莱林人生之中第一次体验到了英超联赛的感觉。
    晕晕乎乎的贝莱林成为了桑德兰的集火目标。
    足球世界的比赛和空战有类似之处,就是把新人往死里捏。
    这里没有什么新手上路,请多关照的说法。
    打得就是新手。
    塔指导努力补防,结果还是让桑德兰球员抓住机会,在左路破门得分。
    2:1!
    看到这个架势,孙可赶紧和阿尔特塔换位,帮忙防守。
    年轻人的阵痛真的很头疼啊!
    没想到丢球之后,晕晕乎乎的贝莱林突然清醒了。
    虽然还是踉踉跄跄,但是已经敢和进攻球员抗衡了。
    第九十二分钟,贝莱林反抢成功,一路带球朝前猛跑。
    孙可看到机会来了,跟着贝莱林冲到前场。
    贝莱林和张伯伦做了一个二过一,在禁区边缘起脚传中。
    孙可冲入禁区,在点球点头球把足球顶入球门左上角。
    3:1!
    看到这一幕,老头脸上的笑容一下子绽开了。
    看!
    这就是年轻人机会的情况,不到十分钟都差点出了大乱子。
    但是只要挺住了迷茫期,年轻人就能给出回报。
    最终阿森纳以3比1拿下桑德兰,继续领跑英超积分榜。
    今天是除夕,孙可回到伦敦,立刻要往家里跑。
    今天可是过年啊!
    没想到临走之前,温格递给孙可一个红包,还笑着说道:“新年快乐!”
    哎呦!
    老头这是给自己压岁钱!
    懂得可真不少。
    孙可说了很多吉祥话。
    在阿森纳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处理派系斗争,不用内斗。
    因为老头把这支球队经营成了一个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