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回门
作者:格卓   有女若清最新章节     
    苏若淳带着人从地里回来的时候,恰巧听见了厨房里的欢声笑语,他勾起唇角笑了笑,招呼王家兄弟和虎子打水,几个人站在井边洗起了手。
    洗罢手,他也没有去打扰几个姑娘,转身去了书房。看见弟弟正伏在案前认真的写着什么,一旁的王力也认真的练着大字,他没敢出声,只是轻轻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陶朱公商训》看了起来。
    自从家里做生意赚了些钱,他就开始留意起了各种关于经商的书籍,褚夫子也特意找了两本《商道》给他和方玉珩。在他看来,经商与治世原就同源,既然这两个孩子不走仕途,那就应该在经商一途上干出些名堂。
    当然,方玉珩和苏若淳确实长进不少,就算不再继续读书,却也不曾真的扔下书本,反而是每天都会抽出时间去学习,这一点让褚夫子老怀安慰。
    书房里静悄悄的,三个人仿佛感觉不到彼此的存在一般做着自己的事,半个多时辰后才因为敲门声抬起了头。
    “进来!”苏若潇应了一声,随即看见了一旁书桌前的大哥,“大哥?你什么时候来的?”
    “哟,我也没发现,大少爷咋一点动静都没有?”王力咬着笔杆,跟着出声道。
    苏若淳笑了笑,“没多久,看你们一个在作文,一个认真练字,就没出声。木槿,怎么了?”
    木槿忍住笑意开口道:“姑娘和大少奶奶把菜收拾好了,让我来问问两位少爷,是现在吃还是再等等。”
    “林大夫回来了吗?”
    “回来了,在院子里跟夫人说话呢。”
    “那就现在摆桌吃饭吧。早些吃完也好,明天若潇他们就该回学堂了,早吃完早温书早睡。”
    木槿应了一声出去摆桌了,王力也放下了笔出去帮忙,苏若淳先看了看王力写的大字,点了点头,又拿起弟弟桌上的文章看了起来,末了夸道:“这文章做的倒是花团锦簇的,难怪夫子说你策论很好。”
    谁知苏若潇摇了摇小脑袋道:“比不上玉琮哥,夫子很喜欢他的文章,总是给我和丰儿哥读。”
    “嫉妒了?”
    “怎么会!玉琮哥好厉害的,我特别佩服他。不过我很奇怪,一下课他就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就偷偷跑去时樾哥的房里睡觉,有时候夫子找不到他气的直吹胡子。就这样,他还是课业最好的那一个,夫子也拿他没办法。”
    苏若淳脑子里都有夫子揪着方玉琮耳朵,吹胡子瞪眼的画面了。他笑道:“玉琮打小就聪慧,又比你多读了几年书,自然是强一些的。不过你也不能妄自菲薄,行了,咱们去吃饭吧。不然一会儿你姐姐该来骂人了。”
    带着苏若潇到了堂屋,热腾腾的涮锅子已经上了桌,几个丫鬟正往圆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菜蔬和肉片。赵氏等人也都已经围坐了下来,看样子只等他们兄弟俩了。
    苏若清依旧打发了下人们自去吃饭,而后才笑语嫣嫣地开了口:“奶奶,娘,小姑姑父,快吃,这汤底都是嫂子自己弄得,味道可好了,比我做的还鲜亮呢。”说着站起身来先给各位长辈们各盛了一碗热汤。
    众人听了这话,忙不迭用勺子盛了一口热汤送进口中,果然,这汤鲜亮的紧,居然比苏若清之前熬的牛骨汤还好喝,一个个的都称赞不已。
    吃罢晚饭,苏若清把林淮序几人送出了门,这才招呼木槿赶紧烧水。又打发了白芍去帮大少奶奶收拾明日回门的东西,一应准备好了,一家人才洗漱了一番,倒头大睡。
    三朝回门,一大清早虎子就驾着马车送了新婚的小两口和苏佑宁一家子回永安镇去了。
    到了永安镇福兴巷,苏佑宁一家回了家,小两口也下了马车往许家走去,虎子抱着各样礼行跟在后面。到了家门口,许登夫妇和许文浩一起迎了出来,几个人脸上的欢喜根本就掩不住,许文淇一见娘家人,眼泪忽的一下就下来了。
    她用力捏了捏自己的手掌,才拉住了爹娘的手进了院子。堂屋里许文淇的外祖一家也来了,众人才团团坐在一起说话。
    寒暄了片刻,文淇娘就要去厨房做饭,许文淇看了一眼苏若淳,跟着娘和舅母就去了厨房。
    文淇娘和舅母李氏一边切菜,一边问着她在苏家过得好不好,才忍住的眼泪就又落了下来。她这一哭,把文淇娘吓了一跳,连忙把菜刀一放,拉起女儿的手惊慌地问道:“文淇你这是咋啦?苏家人待你不好吗?”
    舅母李氏也移了过来,“好孩子,快别哭了,告诉舅母,是不是还没习惯呢?”
    许文淇擦了擦脸颊上的泪水,摇头道:“不是,若淳待我很好,婆婆和奶奶也很疼我,弟弟妹妹也都当我是亲姐姐一样的。我……我就是……”
    舅母李氏轻轻拍了拍外甥女的手问道:“就是想你爹娘和弟弟了是不?”
    许文淇轻轻地点了点头,眼泪又下来了。
    “傻孩子。”文淇娘擦了擦自己的眼泪温声劝道:“刚成亲是这样的,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家能不想么。日子久了就好了,苏家人都是好人,若淳对你又上心,不会亏待你的。”
    “可不是,文淇啊,听舅母的,好好把日子过好了你爹娘才放心不是。若是想家了,就跟外甥女婿说说,这孩子我看了,是个实诚的,苏家人也讲道理,指定会让你回来看看的。”舅母也跟着劝道。
    这个道理,许文淇怎么会不懂呢。世上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女儿总有出嫁的一天,再不舍也没有办法,总不能把姑娘养在家里一辈子不是。
    看着娘也落了泪,她连忙擦干泪珠,换上了一张笑脸,说起了苏家有趣的故事,这才让她娘也转了脸色。
    堂屋里,苏若淳和许文淇的娘家人说着话,看着低头不语的许文浩,他突然改了语气,认真而严肃地问道:“文浩,听你姐姐说你已经在镇上私塾进学了,你可是想走科举一途?”
    许文浩先是点了点头,而后又立刻摇了摇头,闷闷说道:“我不知道。”
    “不知道?”
    “嗯。我在私塾进学也有一个月了,可是那里的先生只教了百家姓,每天都是不停地背诵,然后就是练字。可是练来练去都是那些字。姐夫,我听说你弟弟已经是秀才了,他也是一直学这百家姓吗?”
    听了许文浩的话,苏若淳略微愣了一瞬,心里顿时明白了。许文浩的迷茫是家里没有人读过书,他对于开蒙这个词是陌生的,而且……这孩子开蒙的先生怕也是个混事的。他转过头去,带着问询的目光看向了岳父许登。
    许登感受到他的目光,踌躇着说道:“读书的事咱们也不懂,不过我想,到底是个秀才,学识肯定是有的……”
    “秀才?这先生多大了?”
    “听人说这冯秀才四十多岁了,本地人,这私塾是他今年回来才开的。学生不多,都是些小门小户的孩子,总共十几个吧。”
    苏若淳微微皱了皱眉,四十多岁的秀才,能指望他教什么呢,若真有本事,也不会蹉跎到年近半百才回家乡教书了。但是他不能直说自己的意见,不管怎么样,那人毕竟是小舅子的先生,若是他轻视于他,那岂不是让小舅子有样学样。
    他安慰地拍了拍许文浩的肩膀道:“开蒙的课程确实有点慢,这是为了照顾每个学生的进度。不过学习这件事,不光看生,还要看师,若是他的教授方式不被你所喜,那就换个先生也无妨。”
    “姐夫你说的是真的?”许文浩猛的抬头看向他,语气里不自觉地带上了一分欣喜。